第一章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 第六节 教育目的

题目总数:44
总分数:44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
教育是为谁服务
B.
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
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第 2 题    单选题
培养劳动者是(  )。
A.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第 3 题    单选题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  )。
A.
柏拉图
B.
福禄贝尔
C.
杜威
D.
圣奥古斯丁
第 4 题    单选题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
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
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
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第 5 题    单选题
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
A.
教育目标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教学大纲
第 6 题    单选题
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首先是为了达到(  )的目的。
A.
全民教育
B.
社区教育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第 7 题    单选题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
社会价值
B.
个人价值
C.
素质结构
D.
人才规格
第 8 题    单选题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涂尔干
B.
卢梭
C.
赞可夫
D.
福禄贝尔
第 9 题    单选题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
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第 10 题    单选题
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
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
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
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第 11 题    单选题
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特等教育
D.
终身教育
第 12 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A.
教育实验的热潮
B.
教育改革的实践
C.
素质教育运动
D.
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第 13 题    单选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
杜威
B.
卢梭
C.
马克思
D.
孔德
第 14 题    单选题
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第 15 题    单选题
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
直接美育功能
B.
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
超越性美育功能
D.
美育的附加功能
第 16 题    单选题
(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
创新教育
B.
素质教育
C.
义务教育
D.
全民教育
第 17 题    单选题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主张“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集体本位论
D.
阶层本位论
第 18 题    单选题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
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
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
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第 19 题    单选题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不包括( )。
A.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
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
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 20 题    单选题
“教育活动的归宿”是对()的描述。
A.
教育属性
B.
教育目的
C.
教育功能
D.
教育效应
第 21 题    单选题
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目的决定了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
A.
导向功能
B.
选择功能
C.
控制功能
D.
评价功能
第 22 题    单选题
“无论在哪里,教育首先是在满足一些社会需求。”这表明的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为()。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国家本位论
D.
环境本位论
第 23 题    单选题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A.
个人本位论 
B.
文化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
科学本位论
第 24 题    单选题
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无目的论
D.
生活本位论
第 25 题    单选题
“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A.
社会本位
B.
个人本位
C.
团体本位
D.
虚无主义
第 26 题    单选题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
增强学生的体质 
B.
提高运动水平
C.
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D.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第 27 题    单选题
在教育活动中涉及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是()。
A.
课程
B.
教育评价
C.
教学评价
D.
教育目的
第 28 题    单选题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提出,教育应培养()。
A.
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
B.
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C.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D.
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 29 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第 30 题    单选题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
培育“四有”新人
C.
促进社会的发展
D.
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第 31 题    单选题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第 32 题    单选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A.
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B.
努力提升受教育者的能力
C.
服从于政治的需要
D.
以培养受教育者智力为主
第 33 题    单选题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
教育内容
B.
教育质量
C.
教育目的
D.
教育方针
第 34 题    单选题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 35 题    单选题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第 36 题    问答题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第 37 题    问答题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第 38 题    问答题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第 39 题    问答题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第 40 题    问答题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第 41 题    问答题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第 42 题    问答题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第 43 题    问答题
确立教育目的有哪些依据?
第 44 题    问答题
张晓萌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晓萌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晓萌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晓萌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晓萌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