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跨度6m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当设计无要求时,其梁底木模板跨中可采用的起拱高度有( )。
【事件】框架柱箍筋采用∅ 8盘圆钢筋经冷拉调直后制作,经测算,其中KZ1的钢筋每套下料长度为2350mm。
【问题】在不考虑加工损耗和偏差的前提下,列式计算100m长φ8盘圆钢筋经冷拉调直后,最多能加工多少套KZ1的柱箍筋?
【事件】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问题】针对事件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问题】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工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事件】框架柱箍筋采用∅ 8盘圆钢筋经冷拉调直后制作,经测算,其中KZ1的钢筋每套下料长度为2350mm。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事件】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8500m2,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筏板基础。该工程位于市中心,场地狭小,开挖土方需上运至指定地点,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了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并按规定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按合同要求提交了总进度计划,如图所示(时间单位:月),并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查和确认。
事件一:当施工进行到第5 个月时,因建设单位设计变更导致工作B 延期2 个月,造成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机械停工损失费13000 元和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窝工费2000 元,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一项工期索赔和两项费用索赔。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 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 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事件三:结构施工至十层时,工期严重滞后。为保证工期,A 劳务公司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另一家有相应资质的B 劳务公司,B 劳务公司进场工人100 人,因场地狭小,B 劳务公司将工人安排在本工程地下室居住。工人上岗前,项目部安全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确认。
【背景资料】
某商业区工程,A区段砖混结构,地上6层,地下1层,层高2. 9m。由于现状地貌北高南低,在北侧有部分地下室墙体位于地面以下0. 5m处。承重墙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砌筑,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厕浴间隔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水平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B区段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8层,层高4m,地下1层,层高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5.4m,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8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砌筑施工时,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先浇水湿透,再采用逐块坐浆的方法底面朝下正砌于墙上,监理工程师巡视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妥,下发监理通知单。监理工程师检查小砌块进场复验资料,发现部分小砌块的龄期不足21d,位于地面以下的隔墙砌筑时,考虑到在防潮层以下,施工单位在该部位小砌块内全部用M15砂浆灌实。考虑到所有厕所、浴室、卫生间的防水要求,厕浴间墙体底部200mm高的小砌块内空腔也全部用M15砂浆灌实。监理工程师对此做法提出异议。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
事件三:大会议厅屋顶梁板模板支设时,框架梁起拱设计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所用箍筋周长为1.5米,箍筋调整值为0.1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正好是国庆节三天放假,节后复工后,施工单位立即安排开始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结构封顶后,施工单位报请监理工程师组织砌体以及混凝土结构子分部验收。土建主管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管理、质量、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建设单位认为验收程序不满足相关规定,拒绝承认此次验收结果。
背景资料: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①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检查;②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③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三)
【背景资料】
某建筑公司承接一项综合楼任务,建筑面积109828m²,地下3层,地上26层,葙形基础,主体为框架结构。该项目地处城市主要街道交叉路口,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在第5层楼板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时发现整个楼板受力钢筋型号不对、位置放置错误,施工单位非常重视,及时进行了返工处理,在第10层混凝土部分试块检测时发现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实体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强度达到了要求。由于加强了预防和检查,没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该楼最终顺利完工,达到验收条件后,建设单位组织了竣工验收。
【问题】
(四)背景资料
某商业区工程,A区段砖混结构,地上6层,地下1层,层高2. 9m。由于现状地貌北高南低,在北侧有部分地下室墙体位于地面以下0. 5m处。承重墙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砌筑,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厕浴间隔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水平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B.区段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8层,层高4m,地下1层,层高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5.4m,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8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砌筑施工时,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先浇水湿透,再采用逐块坐浆的方法底面朝下正砌于墙上,监理工程师巡视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妥,下发监理通知单。监理工程师检查小砌块进场复验资料,发现部分小砌块的龄期不足21D.,位于地面以下的隔墙砌筑时,考虑到在防潮层以下,施工单位在该部位小砌块内全部用M15砂浆灌实。考虑到所有厕所.浴室.卫生间的防水要求,厕浴间墙体底部200mm高的小砌块内空腔也全部用M15砂浆灌实。监理工程师对此做法提出异议。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
事件三:大会议厅屋顶梁板模板支设时,框架梁起拱设计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所用箍筋周长为1.5米,箍筋调整值为0.1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正好是国庆节三天放假,节后复工后,施工单位立即安排开始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结构封顶后,施工单位报请监理工程师组织砌体以及混凝土结构子分部验收。土建主管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管理.质量.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建设单位认为验收程序不满足相关规定,拒绝承认此次验收结果。
(二)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8500m2,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筏板基础。该工程位于市中心,场地狭小,开挖土方需上运至指定地点,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了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并按规定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按合同要求提交了总进度计划,如图所示(时间单位:月),并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查和确认。
事件一:当施工进行到第5 个月时,因建设单位设计变更导致工作B. 延期2 个月,造成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机械停工损失费13000 元和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窝工费2000 元,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一项工期索赔和两项费用索赔。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 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 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事件三:结构施工至十层时,工期严重滞后。为保证工期,A 劳务公司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另一家有相应资质的B. 劳务公司,B. 劳务公司进场工人100 人,因场地狭小,B. 劳务公司将工人安排在本工程地下室居住。工人上岗前,项目部安全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确认。
某新建办公楼,地下一层,筏板基础,地上十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6,总方量1980m3,由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一次性连续浇筑。在施工现场内设置了钢筋加工区。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基准点A点(高程HA为75.141m)离 基坑较远,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临近基坑的B点。技术人员在两点间架设水准仪,A点立尺读数a为1.441m,B点立尺读数b为3.521m。
事件二:在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期间,试验人员随机选择了一辆处于等候状态的混凝土运输车放料取样,并留置了一组标准养护抗压试件(3个)和一组标准养护抗渗试件 (3个)。
事件三:框架柱箍筋采用Φ8盘圆钢筋冷拉调直后制作,经测算,其中KZ1的箍筋每套下料长度为2350mm。
事件四: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一年后,屋面出现多处渗漏,建设单位 通知施工单位立即进行免费维修。施工单位接到维修通知24小时后,以已通过竣工验收为由不到现场,并拒绝免费维修。经鉴定,该渗漏问题因施工质量缺陷所致。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其他单位进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