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题目总数:71
总分数:163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 2 题    问答题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第 3 题    问答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第 4 题    问答题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第 5 题    单选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C.
可变性
D.
广延性
第 6 题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B.
矛盾的观点
C.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D.
内因论的观点
第 7 题    单选题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事物的外部矛盾
D.
事物的内部矛盾
第 8 题    单选题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
社会的政治制度
C.
国家政权的性质
D.
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第 9 题    单选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第 10 题    单选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指 (  )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第 11 题    单选题
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
A.
绝对精神的表现
B.
人脑的主观创造
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第 12 题    单选题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第 13 题    单选题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B.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C.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D.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第 14 题    单选题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  )
A.
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
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D.
决定生产力的构成
第 15 题    单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 (  )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的科学技术
C.
社会的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意识形态
第 16 题    单选题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指 (  )
A.
劳动者
B.
除杰出人物之外的普通百姓
C.
被剥削与被压迫阶级
D.
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第 17 题    单选题
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 (  )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不可知论
D.
二元论观点
第 18 题    单选题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
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 19 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  )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第 20 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
A.
出污泥而不染
B.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第 21 题    单选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
A.
两个不同的真理
B.
真理发展中两个不同阶段
C.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
同一真理的辨证属性
第 22 题    单选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第 23 题    单选题
量是指 (  )
A.
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次序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B.
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C.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D.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第 24 题    单选题
事物的现象是指 (  )
A.
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B.
事物的属性
C.
形形色色的事物
D.
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第 25 题    单选题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B.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C.
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D.
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第 26 题    单选题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主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  )
A.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B.
矿产资源及其地区分布
C.
人口状况
D.
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 27 题    单选题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第 28 题    单选题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才能做好工作。这里强调的是 (  )
A.
确定事物的质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熟悉事物的各个方面
D.
把握好事物的度
第 29 题    单选题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
真象是相对稳定的,假象是活跃易变的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第 30 题    单选题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第 31 题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
A.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 32 题    单选题
社会形态是指 (  )
A.
各种生产要素的统一
B.
人与物的统一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 33 题    单选题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第 34 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第 35 题    单选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第 36 题    单选题
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  )
A.
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D.
支持与反对、正确与错误的关系
第 37 题    单选题
割裂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会导致 (  )
A.
唯心论
B.
机械唯物论
C.
二元论
D.
不可知论
第 38 题    单选题
生产实践处理的是 (  )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社会的关系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人与物质产品的关系
第 39 题    单选题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
辩证法的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不可知论的观点
第 40 题    单选题
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  )
A.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B.
人们的不同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C.
人们占有财产的多少
D.
人们是否参加体力劳动
第 41 题    单选题
上层建筑的两部分内容是 (  )
A.
政治上层建筑与法律上层建筑
B.
新的上层建筑与旧的上层建筑
C.
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上层建筑
D.
思想上层建筑与文化上层建筑
第 42 题    单选题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是(  )
A.
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不变论
D.
主观唯心主义
第 43 题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分歧的焦点是(  )
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C.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D.
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第 44 题    单选题
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强调人民群众是 社会历史发展的 (  )
A.
创造者
B.
参与者
C.
旁观者
D.
追随者
第 45 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是 (  )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
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D.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第 46 题    单选题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强调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 (  )
A.
革命性
B.
科学性
C.
实践性
D.
阶级性
第 47 题    单选题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 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
A.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B.
矛盾双方互相依赖
C.
矛盾双方互相转化
D.
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第 48 题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辩证否定
D.
普遍和特殊、个别和一般、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
第 49 题    单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第 50 题    单选题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A.
真理的客观性
B.
真理的相对性
C.
真理的全面性
D.
真理的具体性
第 51 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  )
A.
劳动者
B.
劳动资料
C.
D.
劳动对象
第 52 题    单选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
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第 53 题    单选题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 54 题    单选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第 55 题    单选题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规律
第 56 题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C.
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D.
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
第 57 题    单选题
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 58 题    单选题
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第 59 题    单选题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 60 题    单选题
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第 61 题    单选题
“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 62 题    单选题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第 63 题    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
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D.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第 64 题    单选题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
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
B.
无保留抛弃的过程
C.
事物自身的转化
D.
事物的消亡
第 65 题    单选题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
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第 66 题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
A.
矛盾的观点
B.
对立统一
C.
运动和静止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第 67 题    单选题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体现了联系的()
A.
普遍性
B.
客观性
C.
能动性
D.
多样性
第 68 题    单选题
白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同蔬菜的关系属于()
A.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第 69 题    单选题
扬弃就是()
A.
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B.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绝对肯定
C.
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
D.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第 70 题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第一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第 71 题    单选题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
发展
B.
创新
C.
批评
D.
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