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课程
题库
公开课
资讯
登录
首页
试卷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 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 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
题目总数:49
总分数:49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A.
注意
B.
知觉
C.
想象
D.
观察
第 2 题
单选题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
注意的分散
B.
注意的转移
C.
注意的持续
D.
注意的分配
第 3 题
单选题
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
随意后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随意注意
D.
无意注意
第 4 题
单选题
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 )。
A.
有意注意
B.
有意后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无意注意
第 5 题
单选题
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第 6 题
单选题
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
A.
幻觉
B.
感觉记忆
C.
静止运动
D.
错觉
第 7 题
单选题
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
B.
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
C.
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D.
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第 8 题
单选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
3~6个组块
B.
5~9个组块
C.
6~8个组块
D.
7个组块
第 9 题
单选题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 )。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时快时慢
D.
均匀递减
第 10 题
单选题
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 )。
A.
暂时性遗忘
B.
永久性遗忘
C.
干扰性遗忘
D.
逆向性遗忘
第 11 题
单选题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 )。
A.
双重抑制
B.
前摄抑制
C.
单一抑制
D.
倒摄抑制
第 12 题
单选题
存储短时记忆信息的有效方法是( )。
A.
组块
B.
编码
C.
联想
D.
复述
第 13 题
单选题
假如你正准备一项测验,根据你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下哪一种学习策略能使你在测验中有更好的表现?( )
A.
测验前一个星期内,每个晚上学习半小时
B.
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半小时
C.
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三小时
D.
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六小时
第 14 题
单选题
人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致命打击主动遗忘的防御机制被称为( )。
A.
否认
B.
压抑
C.
遗忘
D.
幻想
第 15 题
单选题
股市行情容易引起股民的注意,而体育新闻容易引起体育迷的关注。这说明人的注意易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
刺激物的强度
B.
人的情绪状态
C.
刺激物的对比差异
D.
人对事物的需要或兴趣
第 16 题
单选题
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并配以手势。这种方式引起的无意注意是由于()。
A.
刺激的强度
B.
刺激的合理组织
C.
刺激的活动变化
D.
刺激的经验
第 17 题
单选题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A.
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
新颖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
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
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第 18 题
单选题
“左手画圈,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
广度
B.
分散
C.
分配
D.
转移
第 19 题
单选题
“默写”属于()。
A.
有意识记
B.
无意识记
C.
有意回忆
D.
无意回忆
第 20 题
单选题
看电影是利用了()原理。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语义记忆
第 21 题
单选题
陈述性记忆属于()。
A.
程序性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瞬时记忆
第 22 题
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
A.
识记、保持和遗忘
B.
识记、再认和回忆
C.
识记、保持和联想
D.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第 23 题
单选题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A.
形象记忆
B.
动作记忆
C.
情绪记忆
D.
逻辑记忆
第 24 题
单选题
一位亲眼目睹大桥垮塌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一幕。这属于()。
A.
形象记忆
B.
情景记忆
C.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第 25 题
单选题
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
A.
形象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运动记忆
第 26 题
单选题
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双重抑制
D.
多重抑制
第 27 题
单选题
学生在学习较长的内容时,经常是前边和后边的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因素的干扰。
A.
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
B.
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
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
D.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第 28 题
单选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
A.
前摄促进
B.
倒摄促进
C.
前摄抑制
D.
倒摄抑制
第 29 题
单选题
()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第 30 题
单选题
关于工作记忆,以下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B.
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是组块和编码
C.
个体停止思考,信息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
D.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是不牢固且易忘的
第 31 题
单选题
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A.
衰退理论
B.
干扰理论
C.
线索—依存理论
D.
动机—遗忘理论
第 32 题
单选题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
感觉登记
B.
注意
C.
组块
D.
复述
第 33 题
单选题
丽丽花了10分钟背会了一首古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A.
及时复习
B.
使用记忆术
C.
分散集中复习结合
D.
适当过度学习
第 34 题
问答题
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查看答案
第 35 题
问答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
查看答案
第 36 题
问答题
对各门学科的概念、定理、公式、学科体系的记忆,都是逻辑记忆。
查看答案
第 37 题
问答题
最先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的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遗忘进程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趋势,随后便趋于平稳。
查看答案
第 38 题
问答题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查看答案
第 39 题
问答题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查看答案
第 40 题
问答题
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查看答案
第 41 题
问答题
采用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的方式比采用单纯的反复阅读方式的复习效果要好。
查看答案
第 42 题
问答题
组块的作用就是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
查看答案
第 43 题
问答题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查看答案
第 44 题
问答题
简述注意的品质。
查看答案
第 45 题
问答题
简述有效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查看答案
第 46 题
问答题
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查看答案
第 47 题
问答题
简述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
第 48 题
问答题
阅读以下案例,请依据心理学分析这则案例。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查看答案
第 49 题
问答题
材料:
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
问题:分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阐述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