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2019初中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题目总数:35
总分数:12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某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提问学生,并通过多样的话语评价每个学生的回答,比如“声音很洪亮”“善于观察生活” “概括总结能力较强”等。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了(  )的要求。
A.
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B.
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C.
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D.
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第 2 题    单选题
思想品德课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
A.
谈话法
B.
讲授法
C.
活动教学法
D.
案例教学法
第 3 题    单选题
某教师在讲授《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课前以两位同学面对考试所产生的不同情绪的片段进行课堂导入。这位教师采取了(  )方式。
A.
情境式导入
B.
材料式导入
C.
问题式导入
D.
衔接式导入
第 4 题    单选题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是(  )。
A.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B.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
发扬教学民主
D.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5 题    单选题
前几年,“打包”现象不太常见。如今,“打包”的风气越来越流行。据调查,有7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打包”。这主要说明(  )。
A.
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一成不变的
B.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
铺张浪费现象已不存在了
D.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日趋理性和成熟
第 6 题    单选题
图中x轴(横坐标)表示社会劳动生产率,y轴(纵坐标)表示单位商品价值量,其中正确反映二者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第 7 题    单选题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再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发展经济必然会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
②发展经济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③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生态平衡,停止开发
④开发不能只顾局部的小利益,要有“美丽中国一盘棋”的大意识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第 8 题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指出,五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59%。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这说明(  )。
①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
②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第 9 题    单选题
“拉美陷阱”,即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拉美国家内由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的现象。某些西方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可能会陷入“拉美陷阱”。下列举措有利于我国避免“拉美陷阱”的是(  )。
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
③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
④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 10 题    单选题
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8亿元,支持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3个省区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4个领域项目建设。这些措施有利于(  )。
①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保证各民族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实现各民族同步富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 11 题    单选题
近年来,某地按照“意见收集,公开听证,民主决策,执行监督,群众评议”的原则创新社区民主管理办法,让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监督。社区民主管理办法(  )。
①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积极性
②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
③突显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 12 题    单选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17年1月10日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目的,也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国(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③中共中央政治局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第 13 题    单选题
根据以下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负责人的地区性大国
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茌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第 14 题    单选题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
中国核应急救援队组建成立
B.
首届中法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C.
扶贫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D.
巴西总统被弹劾停职180天
第 15 题    单选题
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
A.
红色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第 16 题    单选题
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体现着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怀。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 17 题    单选题
在历史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  )。
A.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第 18 题    单选题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如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第 19 题    单选题
“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人生警句是从“腐败”二字拆解为“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六个偏旁部首后重新组合起来的。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B.
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
C.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
D.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第 20 题    单选题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悲剧),也可以把它看成洗具(喜剧)。”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
意识不依赖于物质并能反映客观存在
C.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不确定性
第 21 题    单选题
从规律的角度看,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撸起袖子加油干
②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③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第 22 题    单选题
“画为心迹,境由心生”,艺术创作是一种心灵历程,是艺术家内心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体验,它最亲近自然而又最超越自然。这说明(  )。
①艺术创作来自艺术家的灵感
②艺术创作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③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是主观的
④艺术品是人脑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 23 题    单选题
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第 24 题    单选题
近年来,观看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但短视频内容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88.1%的受访者直言不良短视频内容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大。其中,有的内容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甚至涉及色情暴力。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短视频内容应当以传播正能量为主
②视频推送以是否受人关注为根本标准
③未成年人要培养高雅情趣,拒绝观看短视频
④加强对视频平台的监管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第 25 题    单选题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第 26 题    单选题
“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因此,为了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我们必须(  )。
A.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
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创新
C.
重视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推广作用
D.
从传统文化中继承精华,去除糟粕
第 27 题    单选题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刑的是(  )。
A.
罚金
B.
拘役
C.
没收财产
D.
剥夺政治权利
第 28 题    单选题
小王小时候被人收养,长大后生父母要求其履行赡养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必须承担赡养义务
B.
小王承担赡养义务需要养父母同意
C.
小王可以不承担赡养义务
D.
小王须放弃养父母赡养义务
第 29 题    单选题
甲与乙为夫妻,甲因有婚外情,欲毒死乙,便从村小卖部买来两包老鼠药投入乙的饭碗中,但因老鼠药存放时间过久而失效,乙并未被毒死。甲的行为构成(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第 30 题    单选题
杨某乘坐张某开的出租车外出办事,当车正常行驶在主干道上时,突然前方有一小孩横穿马路,张某立即采取紧急刹车,避免了车祸的发生,但却导致杨某的头部擦伤。张某的行为属于(  )。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避险不适时
第 31 题    问答题
有人认为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只是有违道德的要求,并不违法。请简要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第 32 题    问答题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学习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第 33 题    问答题
材料:下面是某校初三年级的一道单元测试题。
某校初三(1)班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唱响了梦想之歌。阅读同学们的梦想,回答下列问题。
小林:我的梦想是爸爸不再为找工作奔波、奶奶不用为看病犯愁,我家也能住进新房子。
小敏: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像钱学森一样,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小明:我的梦想是我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风吹雨打!
(1)小林的梦想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阶段怎样的国情?
(2)“小敏的梦想”的实现有助于实现“小林的梦想”,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面对小明的梦想,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问题:请运用新课程理论和评价理念,对上述试题的设问进行简要评析。
第 34 题    问答题
以下是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理智面对学习压力》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面对学习压力,同学们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生理反应呢?
生: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声音会发抖。
生:每次考试前,我都会焦虑不安,经常失眠。
生:考试中,有些熟悉的知识,我会突然想不起来了。
师:显然,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反应。那么,学习生活中的这些压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三个情境材料——
情境一:小晨一脸轻松,下学期他将去国外读书了,再也不用担心考试成绩了!
情境二:小辉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每逢考试就紧张,总担心考不好,复习时效率很低。
情境三:小雪喜欢迎接挑战,她有条不紊地复习,对自己充满信心。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面对考试的压力,小晨、小辉、小雪各持什么态度?
不同的态度会对考试和考试成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课堂交流)
生:小晨对考试结果满不在乎,学习上过于轻松,可能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生:小辉对考试过度紧张,反而影响复习的效果,这样也会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
生:小雪对考试既重视又善于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劫力,有利于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师:大家总结得都很好,这说明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千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阅读上述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1)该教学片段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
(2)结合教学片段分析该教师是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
第 35 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承的美德。例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要求:
(1)请设计一个符合该教学内容且具有实际生活特点的教学情境。
(2)根据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结合上述内容,依据情境教学的原则,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