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临考提分卷二

题目总数:33
总分数:15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小明的抽屉像个垃圾堆,作业纸或练习册一发下去他就塞在抽屉里。平时他总是要花很多时间寻找他所需要的东西,重做丢失的作业。他胡乱翻找抽屉、搜寻书包,往往打乱整个班级的秩序。对此,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A.
每周留出固定时间让学生整理他们的书桌
B.
不定时检查学生的书桌
C.
对小明的书桌进行展示,以示惩戒
D.
把清理书桌当作一项家庭作业
第 2 题    单选题
一次期中考试,某班学生陈功考得很差,没有及格,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他:“你还‘成功’呢,你干脆改名叫‘失败’吧。叫‘失败’多好,还是‘成功之母’。”关于班主任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C.
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D.
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 3 题    单选题
现今的教育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产品,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标准件”。针对这种情况,树立()是十分必要的。
A.
科学的学生观
B.
民主的教师观
C.
新型的师生观
D.
个性化的学生观
第 4 题    单选题
常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看科普书籍,并把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还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同事。这说明常老师具有()
A.
课程研发的意识
B.
校本教研的意识
C.
课程评价的意识
D.
校本培训的意识
第 5 题    单选题
小王和小李在课堂上发生冲突。次日,小李的爸爸李某将正在上课的小王叫出教室,并将其打伤。后小王被教师送去医院治疗,花费近万元。经调查,小王历来在班级里比较蛮横,深受同学们厌恶。在这起伤害事故中,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
学校
B.
小王
C.
小李家长
D.
小李家长和学校
第 6 题    单选题
班主任熊老师在翻看学生王强与朋友的书信时,发现王强对自己的形象有调侃和不礼貌的描述,因此要求王强放学以后到办公室写检讨,不认真写完不准其回家。熊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
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
B.
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
C.
隐私权和不被体罚权
D.
通信权和内心自由权
第 7 题    单选题
未成年学生小强去某网吧,网吧下列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
A.
要求小强由成年人带领进入
B.
不允许小强进入
C.
未阻止小强进入
D.
允许小强进入但不超过两小时
第 8 题    单选题
某校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从不在学校内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课程。这说明中国实行()
A.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B.
教育与宗教相结合
C.
宗教领导教育
D.
教育领导宗教
第 9 题    单选题
我国现行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
A.
私人职业
B.
从属职业
C.
专门职业
D.
附加职业
第 10 题    单选题
某校三年级学生小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被父母要求辍学,当地教育局应当()
A.
及时联系小刚的父母,劝说并提供帮助
B.
尊重小刚和家人的决定
C.
立即控制小刚的父母及监护人
D.
让学校开除其学籍
第 11 题    单选题
六年级学生小丽经常到某营业性舞厅跳舞,该舞厅()
A.
无任何过错
B.
有过错但不违法
C.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
属经营问题,与法律无关
第 12 题    单选题
学生李某暗恋其同桌王某。班主任刘老师发现后,为了避免李某成绩下滑,在办公室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李某感到羞愤难堪,与刘老师发生争执。刘老师一时气愤,用教鞭敲打李某,致使李某胳膊留有瘀痕。在这起事故中,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
学校
B.
班主任刘老师
C.
王某
D.
李某的家长
第 13 题    单选题
社会青年张某趁放学时骑摩托车闯入校园,致使多位学生受伤。此次学生伤害事故中,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A.
教育行政部门
B.
张某
C.
学校
D.
学校校长
第 14 题    单选题
孙校长切实抓好了地震消防应急演练工作。因此,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都安全地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这说明孙校长注重()
A.
促进教师发展
B.
校园硬件建设
C.
校园文化建设
D.
保护学生安全
第 15 题    单选题
斯霞老师曾经谈到: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也一定不要做。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接物等都会带给学生一定影响,甚至教师的板书、服饰、发型、言语、举止,学生都爱模仿。斯霞老师的这一主张,集中体现了师德规范的()
A.
爱岗敬业
B.
关爱学生
C.
教书育人
D.
为人师表
第 16 题    单选题
明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在早读课上抄同学作业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将其叫到了办公室。老师应该()
A.
给明明的父母打电话,批评家长未监督孩子做作业
B.
让明明在办公室写检讨,不写完不许上课
C.
耐心与明明沟通,了解他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
D.
严厉批评明明,罚他将作业抄十遍
第 17 题    单选题
王老师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所以每次班里的学生犯错误他都会“找家长”,并严厉地批评家长的失职。对于王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确,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B.
正确,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C.
不正确,这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D.
不正确,应该以严厉批评学生为主
第 18 题    单选题
下图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的示意图,这一发明的创造者是()
A.
祖冲之
B.
宋应星
C.
张衡
D.
蔡伦
第 19 题    单选题
观察下图,图中的天体M最可能是()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
A.
②⑥
B.
④⑤
C.
②③
D.
①④
第 20 题    单选题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很多自然风景秀丽的山峰都与道教关系密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道教名山的一项是()
A.
九华山
B.
武当山
C.
青城山
D.
茅山
第 21 题    单选题
唐朝诗人崔国辅在其诗作《九月九日》中写道:“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这描写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清明节
D.
端午节
第 22 题    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按春夏秋冬划分,下列节气不在夏季的是()
A.
小满
B.
夏至
C.
芒种
D.
惊蛰
第 23 题    单选题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水浒传》中,智谋出众的人是()
A.
晁盖
B.
宋江
C.
吴用
D.
林冲
第 24 题    单选题
白居易在其诗词中用“大珠小珠落玉盘”称赞一种乐器的演奏声,这种乐器是()
A.
琵琶
B.
古筝
C.
扬琴
D.
风琴
第 25 题    单选题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下列选项中,创作了无数经典曲作,有“乐圣”之称的作曲家是()
A.
李斯特
B.
莫扎特
C.
贝多芬
D.
肖邦
第 26 题    单选题
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1,7,8,57,______,3370”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A.
123
B.
121
C.
122
D.
120
第 27 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与“消毒—手术”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
动员—开会
B.
生产—销售
C.
启动—驾驶
D.
彩排—演出
第 28 题    单选题
PowerPoint软件操作中,若要使某个内容在每张幻灯片上都出现,应该是在()中设置。
A.
大纲视图
B.
浏览视图
C.
页面设置
D.
幻灯片母版
第 29 题    单选题
期中考试结束后,张老师想了解五年级(2)班学生各分数段人数所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应该使用下列哪种图形进行分析最为合适()
A.
柱形图
B.
折线图
C.
饼图
D.
条形图
第 30 题    问答题
材料:
美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们画熊猫。突然,小华问:“我能不能画彩色的熊猫?”“哈哈!你见过彩色的熊猫吗?”边上的乐乐反问道。李老师对他们说道:“熊猫只有黑色和白色,不过,你可以帮它穿上一件彩色的衣服。”小华一听,高兴地说:“好的,我这就帮它穿一件漂亮的彩色衣服。”学生们的作品完成了,帮熊猫穿上彩色衣服的还不止小华一个呢。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31 题    问答题
材料:刘老师利用班会课开展“独一无二的我”的主题班会活动,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首先她给每位学生发一粒花生种子,让学生自己观察属于自己的那一颗花生,再让学生将花生按照组别放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没过多久,学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花生。之后刘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并让其他同学相互说说对方的优点。
班会过后,学生对独一无二的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变得更加自信了。以前小丽在班上不喜欢与同学交流,班会后发现原来自己在同学眼中有那么多优点,也逐渐喜欢去融入集体了。小丽妈妈为了感谢刘老师,给刘老师在微信上转了400元红包,并希望刘老师继续关注小丽。刘老师没有收红包,并说道:“关心小丽是我应该做的,希望以后我们能一起帮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32 题    问答题
材料:老子有“小国寡民”的观念,庄子也向往“上如标枝,民如野鹿”(君主有如高处的树枝,人民有如自在的野鹿)(《庄子·天地》),亦即都有“无为而治”的理想。这种理想在汉代初期形成“黄老治术”,与民休养生息。然而,一旦形成治术,落实为“用”,则其原始理想难免打了折扣。道家固然是如此,儒家呢?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如果即体言用,注定将会变质走样,那么在未能明体就想致用时,后果不是更加不堪设想了吗?于今之计,我们只能尽力准确把握道家的思想,至于能否应用于生活中,则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今日处于“后现代社会”,对于传统基于理性所建构的价值观(如仁义、礼乐),全都加以质疑,形成“价值归零”的现象。譬如,近些年来蔚为流行的口语“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就是鲜明的例证。在古代,遭逢天下大乱,个人在社会上怀才不遇,所以一方面明哲保身,同时也培养悟道的智慧,冀求精神上的逍遥无待。在今日,则有民主制度保障人权,自由幅度少有拘限,信息设备又提供了无比开阔的虚拟世界。这真是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丽新世界啊!然而,越是多样的选项,也将使选择越加困难,自由一变而为压力。因为在未能了解“自我”之前,“自由”往往只是任性盲动或恣意盲从的代名词,其后果常为懊恼与悔恨,最后沦于“重复而乏味”的不堪之境。
有一弊,也可能有一利。道家批判社会上的既成规范时,也说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话,听起来有些后现代的意味。但是,这种“破”是建立在“让生命在道中安顿”的智慧上的,破小所以立大,要让自我回溯于一个完整而永恒的根源。任性不是自由,盲从更不是自由,只有回归于整体的道中,化解了身心的执着,开启了灵性的力量,以此为自我的真正主体,做到“外化而内不化”,然后才有自由可言。换言之,今日社会的外在自由,正是我们寻求内在自由的最佳契机。后现代社会所能提供的唯一优势,正是道家思想可以大显身手的新天地。
如果从哲学角度评估道家的得失,则正面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西方学者习于以儒家为“伦理学”的宣讲者,我们的辩护是“儒家不仅只有伦理学的成分”;但是要揭示儒家的形而上学内含,总是难免多费唇舌而未必有效。至于道家,则自从老子说出了“道可道,非常道”一语之后,学者无不肯定“道”为形而上学所欲彰显之本体,因而也对道家另眼相看,视之为极富智慧的哲学立场。
(选自傅佩荣《道家的永恒价值》,有删改)
问题:
(1)“美丽新世界”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道家的价值体现。



第 33 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