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真题

题目总数:28
总分数:102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安全色是被赋予安全意义具有特殊属性的颜色,包括红、黄、蓝、绿四种,下列场景中安全色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临近洞口防护护栏——红色
B.
消防水泵——黄色
C.
施工现场警告标志——蓝色
D.
砂轮机启动按钮——绿色
第 2 题    单选题
离合器和制动器是保证压力机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操作控制器件,两者的动作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离合器与制动器工作异常,会导致滑块运行失去控制,引发冲压事故,关于压力机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型和中型压力机离合器接合前,制动器必须处于制动状态
B.
压力机不工作时,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制动器处于不制动状态
C.
通常采用离合器—制动器组合结构,以提高两者间对结合的可能性
D.
执行停机控制的瞬时动作时,离合器立即脱开,制动器立即接合
第 3 题    单选题
为降低铸造作业安全风险,应根据生产工艺水平、设备特点、厂房场地和厂房条件等,结合防尘防毒技术综合考虑工艺设备和生产流程的布局,下列铸造作业各工艺布置中,错误的是(  )。
A.
砂处理、清理工段宜用轻质材料或实体墙等设施与其他部分隔开
B.
造型、制芯工段在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
打磨、切割工序应布置在固定工位
D.
浇注机器的工序应设置避风天窗
第 4 题    单选题
安全人机工程是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匹配,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机器起保障作用,下列特性中,人优于机器的是(  )。
A.
接收信息的通道数量
B.
特定信息的反应能力
C.
信息传递和加工速度
D.
信息响应和反应速度
第 5 题    单选题
静电的产生与积累受材料材质,生产工艺,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容易得失电子且电阻率低的材料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
B.
接触面越大,双电层正、负电荷越少,产生的静电越少
C.
湿度增加,绝缘体表面电阻降低,加速静电泄漏
D.
接触压力越大,电荷分离强度越大,产生的静电越少
第 6 题    单选题
低压控制电器主要用来接通、断开线路和用来控制电气设备,下列常用的四种低压控制电器中,同时具有断开短路电流,过载和失压保护,用作线路上开关等功能的是(  )。
A.
三相刀开关
B.
交流接触器
C.
低压断路器
D.
主令控制器
第 7 题    单选题
电锤机、冲击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以及蛙夯、振捣器等移动式电气设备,易引发触电事故,使用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关于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环境中,不应设保护零线
B.
对于单相设备,相线应装熔断器,中性线不装熔断器
C.
对于移动式电气设备,应单独敷设保护线
D.
对于移动式电气设备,电源插座中应有专用保护插孔
第 8 题    单选题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三类:Ⅰ类为矿井甲烷,Ⅱ类为工厂的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为爆炸性粉尘和纤维。为了在不同危险环境配置相应的防爆电器设备,应对危险物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分组,分级,关于危险物质分组、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蒸气、薄雾按引燃温度分组:T1、T2、T3、T4、T5、T6
B.
气体、蒸气、薄雾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分4级:Ⅰ、ⅡA、ⅡB、ⅡC
C.
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分为以下3级:ⅢA级、ⅢB级、ⅢC级
D.
气体、蒸气、薄雾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3级:ⅡA、ⅡB、ⅡC
第 9 题    单选题
某企业低压配电网的配电防护系统采用下图所示的TT系统,图中RN为低压中性点接地电阻。即工作接地电阻,RE为设备外壳接地电阻,即保护接地电阻,RP为人体电阻。关于该系统安全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出现一般漏电,故障电流经RN和RE构成回路,则表明人体电流减小
B.
如保护接地电阻与工作区域电阻相同,则漏电设备对触电压接近触电压的1/2
C.
因采用了保护措施,如出现一般漏电,则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可降至安全范围
D.
因采用了保护措施,与没有接地相比,漏电设备线上的触电压均会降低
第 10 题    单选题
接地电阻是衡量防雷接地装置是否可靠的重要指标,每年雷雨季节前应检查防雷接地装置并测量其接地电阻。下列四种防雷接地装置的实测接地电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员工宿舍楼接闪器的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为20Ω
B.
气瓶间的独立避雷针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为8Ω
C.
配电室进户线处阀型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为8Ω
D.
罐区防感应雷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为8Ω
第 11 题    单选题
某公司锅炉工对蒸汽锅炉进行巡检时发现,水位表内发暗,看不到水位。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
打开水位计的放水旋塞,冲洗汽连带及水连管,关闭水位计的汽接管旋塞,关闭放水旋塞
B.
关闭给水阀停止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开启排污阀及过热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
C.
降低燃烧强度,减少负荷,调小主气阀,全开连续排污阀,并打开定期排污阀放水,同时上水
D.
关闭锅炉与蒸汽总管网的阀门,开启过热器出口集箱,管道上的疏水阀和对空排气阀
第 12 题    单选题
瓶阀是装在气瓶瓶口上,用于控制气体进入或排出气瓶的组合装置。包括阀体、阀杆、阀芯、密封圈、锁紧螺母等操作。关于气瓶瓶阀安全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瓶阀上与气瓶连接的螺纹,应与瓶体螺纹匹配并保证其可靠性
B.
可燃性气体瓶阀出气口螺纹应为右旋,不燃气体瓶阀出气口螺纹应为左旋
C.
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气瓶,瓶阀设计成不可重复充装的结构
D.
任何与气体接触的金属物,瓶阀材料与气瓶内所充装的气体具有相容性
第 13 题    单选题
起重特性曲线是衡量起重机超载能力的重要指标,表示起重机在一定幅度下允许起吊的最大重量,与多个因素有关。下列因素中,与确定塔式起重特性曲线无关的是(  )。
A.
起升高度
B.
起升机构的强度
C.
最大安全工作载荷
D.
起重力矩限制器控制的设定值
第 14 题    单选题
某饲料公司使用燃油叉车搬运货物,燃油叉车由起升装置,货叉、护顶架、挡货架、制动器、链条液压系统等部件组成。关于该公司燃油叉车安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排气管应安装防火帽
B.
起升装置应设置限位器
C.
液压系统应选用溢流安全阀
D.
起升装置链条应进行的脉冲试验 
第 15 题    单选题
甲烷从管道泄露后,在空气中扩散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燃爆。整个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泄漏、扩散、感应、化学反应,其中,甲烷分子和氧气分子接受点火源能量,离解成自由基或活性分子,这一阶段为(  )。
A.
扩散阶段
B.
感应阶段
C.
化学反应阶段
D.
泄漏阶段
第 16 题    单选题
火灾探测通过敏感元件探测烟雾、温度,火焰和燃烧气体等火灾参量,将表征火灾参量的物理量化为电信号,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达到火灾报警目的。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下列场景选择火灾探测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火灾发生迅速,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感烟探测器
B.
火灾发生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选择火焰探测器
C.
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且需要早期探测的场所,选择二氧化碳火灾探测器
D.
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根据模拟测试结果分析后选择火灾探测器
第 17 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根据该标准,下列对泄压设施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
B.
泄压设施应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尖锐碎片的材料
C.
泄压设施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D.
厂房的泄压面积与其内爆炸性危险物质的存量成正比
第 18 题    单选题
《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规定了危险品生产区内危险性建(构)筑物的外部距离,主管部门在安全检查中,对某企业危险品生产区部分危险性建(构)筑物的外部距离进行了测定,根据该标准,下列制定结果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
A.
1.4级建(构)筑物的外部距离为60m
B.
储量为70m³的硝酸铵水溶液储罐的外部距离为70m
C.
建在室外的90m³硝酸铵水相储罐的外部距离为90m
D.
硝酸铵仓库的外部距离为210m
第 19 题    单选题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包装的基本要求,性能试验和检测方法,并将危险货物包装分为Ⅰ、Ⅱ、Ⅲ类,根据该标准,下列不同危险性等级的货物中,使用Ⅲ类包装的是(  )。
A.
危险性较小的货物
B.
危险性中等的货物
C.
危险性较大的货物
D.
危险性大的货物
第 20 题    单选题
凡确认不能使用的爆炸物品,必须予以撤销,在销毁以前应报告当地公安部门,选择适当的地点,时间及销毁方法,下列不属于爆炸性物品的销毁方法的是(  )。
A.
固化法
B.
爆炸法
C.
烧毁法
D.
溶解法
第 26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H公司是位于Z市的一家纺织企业。有员工150人,下设综合部、生产部、保障部、安全环保部等。H公司建有日处理能力1000t的污水处理车间。采用“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
  2021年6月28日,H公司安全环保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内提升泵堵塞,需要进行清淤作业。6月29日上午8时,H公司保障部主管通过手机APP找到J公司,电话委托开展清淤作业。当日10时,J公司经理甲、其弟乙以及当天从劳务市场临时找来的劳务人员丙、丁到达H公司污水处理车间,甲电话告知H公司保障主管后,立即布置现场清淤作业。10时10分,丙和丁佩戴防护口罩、携带清淤工具,从爬梯进入调节池内开始清淤作业,丙在调节池底用工具把淤泥装入框内,丁在爬梯上把框内淤泥运到地面,甲在池边协助,乙负责监护。
  10时15分,丙突然晕倒在调节池内,甲和丁立即进入调节池内进行救援,随后两人均晕倒在池内,乙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电话报告H公司保障部主管。H公司电工戌正好从污水处理车间经过,听到呼救后,急忙赶到调节池旁,进入池内救人。戌也晕倒在池内,H公司保障部主管接到报告后,立即带人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并拨打119和120,10时40分,120到达现场,甲、丙、丁、戌4人被紧急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Z市成立事故调查组对H公司“6.29”事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甲、丙、丁和戌4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吸入过量有毒气体导致中毒死亡,H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为汲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发生,H公司开展了有限空间专项排查治理,完善了有限空间和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修订了有限空间应急处置方案并配备了应急物资,现场增设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进行了全员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辨识H公司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内存在的主要有害气体(四种以上)。
2.列出H公司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内清淤作业应配备的应急物资。
3.分析H公司“6.29”事故的间接原因。
4.说明H公司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内现场增设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的主要内容。
第 27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K公司为一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其有员工750人,设了安全环保部,其配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4人,K公司有氯氟醇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涂装车间,装配车间等生产车间,以及配电室、机修间、消防中控室等辅助设施。
  K公司的氯氟醇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涂装车间、装配车间和配件仓库的均位于联合厂房内、氯氟醇加工车间有数控机床若干、氯气瓶若干,热处理车间有天然气加热炉3台、在联合厂房外配套设置容积为50M³的天然气储罐3个,涂装车间有调漆间,喷漆室(采用机械手喷漆),烘干室、使用油漆,稀释剂、清洗剂等化学品;装配车间有装配生产线3条、桥式起重机3台、配件仓库内有叉车若干。
  2021年10月,K公司研发完成一款新型机械设备,计划在厂区内新建一条生产线,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L公司负责土建工程、M公司负责设备安装工程、M公司负责装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交叉作业。
  2022年2月,K公司安全环保部制定了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组织修订完善安全规则制度,组织修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修订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2022年6月、K公司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包含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大检查、安全大讲堂等。期间,安全环保组织等各车间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发现,氯氟醇加工车间氯气瓶无瓶阀,瓶体颜色不清,数控机床门联锁装置失效,涂装车间调漆间和喷漆室的气体浓度报警器失效,临时用到的电气设备为非防爆型。装配车间的桥式起重机防脱钩装置。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操作部位无监测预警装置,配料仓库内叉车制动装置失效,配电室配置的灭火器配置过期,绝缘工具无检测标识,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员未在岗,地面有烟头。针对以上隐患,K公司提出了整改方案并编制了整改计划。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简述K公司在新生产线建设过程中,对L、M、N公司安全管理的要求。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职责,简述K公司安全环境部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外,还应开展的工作。
3.简述涂装车间的防爆专项检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4.依据《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存在哪些重大事故隐患的场所并说明原因。(过期考点,现在应依据《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版回答此题。)
第 28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A食品加工企业成立于1998年,主要生产速冻类包装食品,占地面积4万m2,有员工340人,A企业主要有生产车间、冷藏库、冷冻库、氨制冷机房、配电室、办公楼、食堂、液化气瓶间等。
  2022年1月,因设备设施老化,A企业计划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拆除原有18台压力容器(包括螺杆压缩机、液氨储罐等)和900m压力管道的氨制冷系统,更换为新型制冷系统;食堂用液化气改天然气;新建一单层10kV配电室及值班室。
  2022年3月10日,A企业与R施工单位签订氨制冷系统拆除合同,与B建筑公司签订配电室建设合同,与D燃气公司签订天然气管道施工合同。
  R施工单位对氨制冷系统的拆除工作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编制了氨制冷系统拆除专项施工方案,明确了拆除步骤,包括:①拆除制冷系统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②拆除报警及传感系统;③拆除喷淋系统;④对制冷设备和管道内的氨介质进行抽空;⑤用惰性气体对制冷设备和管道内介质进行置换;⑥拆除制冷设备和管道;⑦拆除管道保温层。
  随后,A企业组织专家对R施工单位编制的氨制冷系统拆除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评审,发现拆除步骤存在重大错误,需要调整。
  2022年4月5日,R施工单位完成了对氨制冷系统拆除步骤的重新编制,并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按照施工方案开始拆除工作。
  4月25日,A企业10kV配电室建设和天然气管道安装开始施工。
  9月15日,A企业所在地应急管理局在A企业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如下问题:
  新建10kV配电室防雨雪及防蛇鼠等小动物进入的安全技术措施缺失;压缩空气储气罐安全附件不全;穿越厂区主干道的临时电气线路敷设方式不符合要求;现场交叉作业管理不规范;R施工单位的劳动防护用品数量配置不足;施工现场砂轮机防护罩破损。
  针对以上问题,应急管理局下发责令整改通知单,要求A企业立即停止现场施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9月30日,A企业按照要求完成了整改,并通过了所在地应急管理局验收。
  10月15日改造项目完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对氨制冷系统拆除专项施工方案中的拆除步骤进行排序。
2.简述临时电气线路穿越厂区主干道时可采用的敷设方式及相关安全要求。
3.简述R施工单位在制冷设备设施拆除前,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
4.简述A公司新建10kV配电室应采取的防雨雪及防蛇鼠等小动物进入的安全技术措施。
5.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 13861),辨识拆除液氨制冷系统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