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知识 - 三 秋水(节选)

题目总数:13
总分数:105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下列人物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
荀子和韩非子
D.
孔子和老子
第 2 题    单选题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
A.
无限的
B.
有限的
C.
巨大的
D.
重要的
第 3 题    单选题
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
A.
庄子
B.
河伯
C.
北海若
D.
河伯与北海若
第 4 题    单选题
《秋水》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美”的意思是指( )
A.
风景优美
B.
水大
C.
水小
D.
明大理的人
第 5 题    单选题
《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 ( )
A.
反对
B.
赞成
C.
无所谓
D.
顺其自然
第 6 题    单选题
“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 )
A.
《大同》
B.
《秋水》
C.
《谏逐客书》
D.
《寡人之于国也》
第 7 题    单选题
下列成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 )
A.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B.
望洋兴叹、祸起萧墙
C.
贻笑大方,分崩离析
D.
祸起萧墙、分崩离析
第 8 题    单选题
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
B.
《季氏将伐颛臾》
C.
《冯谖客孟尝君》
D.
《秋水》
第 9 题    单选题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的是( )
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第 10 题    问答题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涘:
辩:
望洋:
(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东面而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这段选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4)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5)这段话中“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6)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 11 题    问答题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溪,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虚:
笃:
丑:
(2)这段话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主要观点?
(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4)这段话使用了哪种性质的论据?
(5)举例说明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 12 题    问答题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多:
卒:
(2)将这段文字中“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含义。
(3)本段选文的观点是什么?
(4)本段选文运用了哪种论证法?举例分析。
(5)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分析其效果。
第 13 题    问答题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之自多于水乎?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向:
(2)请分析这段文字中“此其比万物也”、“尽此矣”两个“此”字含义的区别。
(3)请分析本段选文的本义及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
(4)本段选文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5)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