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公路施工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相关规定

题目总数:52
总分数:52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问答题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  )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第 2 题    问答题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 3 题    多选题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施工单位在采用( )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
新技术
B.
新工艺
C.
新设备
D.
新材料
E.
新工具
第 4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穿越某旅游景区,其中K49+020~K49+530段原设计为填高10m~20m的路堤,并需借土填方。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因该地区申报4A级旅游景区,为保护该区域环境地貌,决定取消取土场。经相关各方协商,决定将该段路堤变更为20×2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由于该设计变更引起的工期延误,造成施工单位误工和机械设备闲置经济损失40万元,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40万元。

在梁段预制施工中,建设单位考虑到工期延误了40天,为加快进度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简化材料采购程序,规定由建设单位指定钢绞线、普通钢筋、水泥等主材供应商。在建设单位口头担保的情况下,材料采购部门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与供货厂家签订了材料供货合同。

当第一批钢筋运送至工地时,施工单位认为是建设单位指定使用的钢筋,在认真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即用于工程施工。后经监理抽检,发现该批次钢筋质量存在问题,要求相关部位暂停施工,已完成的相关部分全部返工,由此造成经济损失60万元,项目部据此向建设单位索赔60万元。

由于25mT型梁数量较多,施工单位设置了专门的预制场和存粱区,采用龙门吊机移运预制的梁段。施工中由于龙门吊机钢丝绳断裂导致预制梁坠落,两片T梁损毁,一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问题:

1.根据《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指出背景中所述的变更属于哪一级设计

变更?简述该设计变更的程序。

2.指出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和进场检验中的错误做法,并写出正确做法。

3.分别指出施工单位就工程变更提出的索赔和工程返工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指出预制场梁段坠落事故的等级。

5.写出T梁预制施工中应做好的主要环境保护工作。


第 5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的隧道施工项目,该隧道主要穿越砂层泥岩和砂岩,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富含裂隙水。隧道全长800m,设计净高5m,净宽12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隧道。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劳动力计划等内容。拟采取二台阶开挖方法施工,施工顺序如下图和表所示,并按①→⑨的顺序作业。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水安全事故的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

问题:专项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计划包括哪些类别的人员?
第 6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的隧道施工项目,该隧道主要穿越砂层泥岩和砂岩,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富含裂隙水。隧道全长800m,设计净高5m,净宽12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隧道。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劳动力计划等内容。拟采取二台阶开挖方法施工,施工顺序如下图和表所示,并按①→⑨的顺序作业。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水安全事故的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

问题:施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属于哪一类?除此之外,应急预案还有哪些种类?
第 7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穿越某旅游景区,其中K49+020~K49+530段原设计为填高10m~20m的路堤,并需借土填方。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因该地区申报4A级旅游景区,为保护该区域环境地貌,决定取消取土场。经相关各方协商,决定将该段路堤变更为20×2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由于该设计变更引起的工期延误,造成施工单位误工和机械设备闲置经济损失40万元,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40万元。
在梁段预制施工中,建设单位考虑到工期延误了40天,为加快进度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简化材料采购程序,规定由建设单位指定钢绞线、普通钢筋、水泥等主材供应商。在建设单位口头担保的情况下,材料采购部门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与供货厂家签订了材料供货合同。
当第一批钢筋运送至工地时,施工单位认为是建设单位指定使用的钢筋,在认真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即用于工程施工。后经监理抽检,发现该批次钢筋质量存在问题,要求相关部位暂停施工,已完成的相关部分全部返工,由此造成经济损失60万元,项目部据此向建设单位索赔60万元。
由于25mT型梁数量较多,施工单位设置了专门的预制场和存粱区,采用龙门吊机移运预制的梁段。施工中由于龙门吊机钢丝绳断裂导致预制梁坠落,两片T梁损毁,一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问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指出预制场梁段坠落事故的等级。
第 8 题    问答题

(四)背景资料

某隧道工程里程桩号为K64.900~K84.100,全长为1200m。其中,K6+900~K7+280为Ⅳ级围岩,K7+280~K74"860为V级类围岩,其余为Ⅲ级围岩。根据设计要求,V级围岩掘进时,应进行超前支护(采用超前锚杆在圆心夹角120。扇形弧长范围内按0.4m间隔分布钻眼打入),超前锚杆每根长度5m,超前支护的每一循环,要求在纵向每根搭接1m。经监理批准,施工单位对刚进入V级围岩这一段较好岩层的钻爆掘进进尺采用2m一循环,而且初期支护的跟进能满足超前支护的要求。当施工到K74.360处时,发现V级围岩的岩层状况较差,经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三方研究决定调整掘进进尺为每一掘进循环不超过1.5m,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为了使施工进度尽量少受影响采用最大进尺1.5m,即每一钻爆进尺为1.5m,在3个1.5m掘进循环完成后进行一次超前支护。


1. 从施工组织和技术的角度评价施工单位在K74.360处以后的V级围岩施丁.中所采取的掘进进尺方案的合理性,为什么?
第 9 题    问答题

案例3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的隧道施工项目,隧道全长1200m,设计净高5m,净宽12m,最大埋深20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隧道。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勘探表明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IV~V级围岩,稳定性差。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根据专家论证,该隧道有可能产生大型突水突泥地段。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该遂道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并进行监控量测。

  施工单位针对该项日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劳动力计划等内容。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水安全事故的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隧道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及时支护,使洞身开挖面至支护面长达15m未支护,最后出现未支护洞身出现坍塌,导致正在工作的15人全部被埋,经极力抢救,3人获救,其余12人全部遇难。



1. 请根据案例背景,判断该地质灾害属于几级?应该采用几级预报?
第 10 题    问答题
2. 在该隧道施工过程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有哪些?
第 11 题    问答题
3. 根据案例背景,请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
第 12 题    问答题
4.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发生塌方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第 13 题    问答题
5. 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计划包括哪些类别的人员?
第 14 题    问答题
6. 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属于哪一类?除此之外,应急预案还有哪些种类?
第 15 题    问答题

(一)【背景资料】

某隧道为上、丁行双线四车道隧道,其中左线长858m,右线长862m,隧道最大埋深98m,净空宽度9.64m净空高度6.88m,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YK9+928~YK10+004段为V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进尺为3m。该段隧道复合式衬砌横断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形式,结合超前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措施,二次衬砌采用灌注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层。


在一个模筑段长度内灌注边墙混凝土时,施工单位为施工方便,先灌注完左侧边墙混凝土,再灌注右侧边墙混凝土。施工单位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在总体风险评估基础上,对YK9+928~YK10+004段开展了专项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Ⅳ级,撰写了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

【问题】



1. 指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第 16 题    问答题
2. 根据上图所示,写出结构层⑥的名称,并写出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只需写出相应的编号)
第 17 题    问答题
3. 为充分发挥喷锚网联合支护效应,资料中系统锚杆应与哪些支护彼此牢固连接?(只需写出相应的编号)
第 18 题    问答题
4. 资料中边墙灌注施工错误,写出正确的做法。
第 19 题    问答题
5. 补全资料中风险评估报告内容的缺项。
第 20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多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大桥分为上下游两幅,每幅单箱顶板宽10.5m,底板宽6m。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双柱式桥墩(墩柱高15m至26m不等),普通钢筋混凝土盖梁。上部结构0号采用墩顶混凝土现浇施工,临时固结构造示意图如下图。



其他梁段(1~19号)采用预制场长线法台座预制,缆索吊装系统悬臂拼装。各梁段之间腹板采用剪力齿衔接,环氧树脂粘合,顶板与底板均设20cm湿接缝。施工中加强测量管理,各梁段施工按照设计标高安装定位,控制好全桥线形。1~19号梁段长线法预制及悬拼安装施工工序为:预制场及存梁区布置→梁段浇筑台座准备→梁段浇筑及养护→D→梁段外运→梁段吊拼就位→临时预应力张拉及腹板剪力齿粘合→E→预应力穿索及张拉、封锚→下一梁段施工。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要求。施工单位对全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为III级。


1. 写出图中A、B、C结构的名称。
第 21 题    问答题
2. 长线法预制及悬拼安装施工中工序D、E各是何种工序?
第 22 题    问答题
3. 各梁段悬拼安装线形控制测量的关键项目是哪几项?
第 23 题    问答题
4. 该大桥是否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说明理由,若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说明还需要进行哪几个步骤?
第 24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矿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面下分别为:24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时配备的部分劳动力和相应工伤保险缴纳的情况如下表:

劳动力配备表(部分)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劳动和保护法规,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噪声、通风等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1. 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第 25 题    问答题
2. 如果针对路面面层施工,指出表中劳动力配置哪些是不需要的(以编号表示即可)按相关法规要求,表中只为危险性较大的爆破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第 26 题    问答题
3. 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A、B、C的名称。
第 27 题    问答题
4. 明洞段路面面层摊铺后出现的裂缝通常称为哪种裂缝?
第 28 题    问答题
5. 除背景中所列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第 29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3。


合同总工期20个月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合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III级围岩70-90m/月,IV级围岩50-70m/月,V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3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1. 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给隧道应布置几个工作面?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第 30 题    问答题
2. 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第 31 题    问答题
3. 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第 32 题    问答题
4. 根据背景资料,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分别采用哪些施工工法较合理?
第 33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1. 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第 34 题    问答题
2. 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第 35 题    问答题
3. 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第 36 题    问答题
4. 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第 37 题    问答题
5. 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第 38 题    问答题

(二)背景资料: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K17+300~K27+300)。路基横断面形式,见下图:


 


开挖段地质条件为覆盖层厚3.5m的含水量较大的黏性土和1.5m厚的强风化泥岩,下为中风化泥岩,路堑设计标高在原地面下6.5m处。

事件1:本标段K17+300~K17+380公路右侧为老滑坡体,其开挖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临时排水→地表处理→(A)→滑坡体排水系统施工→支挡结构施工→路基施工→路基检测。

事件2:为了保证安全,施工单位在开挖时从滑坡体中部向两侧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并安排专职人员对下边坡进行监视,并采用石砌抗滑挡土墙的稳定措施,对流向滑坡体的地表水设置了环状截水沟排出,对地下水设置暗沟排出。

事件3:石砌抗滑挡土墙在施工中,其挡墙基坑采用全断面拉槽开挖,其基坑底标高在稳定抗滑层。石砌抗滑挡土墙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基坑开挖→(B)→砌筑基础→基坑回填→选修面石与拌砂浆→(C)→填筑与反滤层与墙背回填→清理勾缝→竣工验收。

事件4:石砌抗滑挡土墙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对“石砌抗滑挡土墙”分项工程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分标准》进行了自检,对7个实测项目按百分制进行评分,自检结果见下表。经检查,该分项工程“基本要求”符合规定,资料完整,但因外观缺陷减1分。

自检项目得分表


1. 指出背景中错误的做法,并改正。
第 39 题    问答题
2. 石砌抗滑挡土墙施工工艺中工序A、B的意思。
第 40 题    问答题
3. 根据背景,该项目是否要进行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如需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说明理由,何时评估,谁组织?
第 41 题    问答题
4. 滑坡防治措施除了排水、力学平衡,还有什么措施?背景中排除滑坡地下水与地面水还有哪些方法?
第 42 题    问答题
5. 分别计算“砌体挡土墙”分项工程的得分值和评分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确定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
第 43 题    问答题

(四)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左右线隧道,洞口间距42m,左线长3316m,右线长3200m,隧道最大埋深460m,净空宽度9.64m,净空面积为58.16m2,设计车速100km/h,开工日期为2008年7月,2010年7月竣工。

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勘探表明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差。由于地下水发育,特别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该隧道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并进行监控量测。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拟采用三台阶法施工。

2009年6月6日上午,隧道开挖时,量测人员在处理量测数据中,发现“周边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但未及时告知作用班组潜在危险,当日下午发生较大塌方,当场死亡5人,重伤12人,经补报并核实,截止2009年7月6日,确认累计死亡人达10人。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对隐患排查治理提出的“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编制了安全专项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注重落实“五项制度”中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


1. 施工单位采用台阶法施工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第 44 题    问答题
2. 本隧道可采用哪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第 45 题    问答题
3.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中,发现的“周边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
第 46 题    问答题
4. 根据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背景中发生的塌方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第 47 题    问答题
5. 背景资料中提及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第 48 题    问答题

(三)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左线长3 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 +956;右线长4 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95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020 ~YK16 +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 +850 ~YK14+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

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 +872处,二衬距掌子面68m。

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 +859 ~YK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月20曰, YK14 +859 ~YK14 +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髙2 ~ 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 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車故,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

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人洞内开展塌方段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由于风机 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罹难。


1. 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
第 49 题    问答题
2. 列举施工单位可采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预测方法。
第 50 题    问答题
3. 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第 51 题    问答题
4. 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
第 52 题    问答题
5. 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亊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