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学德育 - 第三节 道德发展理论

题目总数:22
总分数:22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杜威
B.
马卡连柯
C.
班杜拉
D.
科尔伯格
第 2 题    单选题
通常,大部分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水平都处于(  )。
A.
习俗水平
B.
前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普通伦理水平
第 3 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
A.
对偶故事法
B.
自然实验法
C.
观察法
D.
道德两难故事法
第 4 题    单选题
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
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B.
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C.
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D.
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第 5 题    单选题
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
认识到法律不是死板的条文
B.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C.
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
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第 6 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
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
C.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D.
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
第 7 题    单选题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
A.
情境故事法
B.
道德两难故事法
C.
陶冶教育法
D.
榜样示范法
第 8 题    单选题
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
B.
斯金纳
C.
奥苏伯尔
D.
柯尔伯格
第 9 题    单选题
刘畅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其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普遍伦理取向
第 10 题    单选题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儿童的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A.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
好孩子定向阶段
C.
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D.
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第 11 题    单选题
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如若违反,就会感觉内疚和不安。这一道德阶段属于()。
A.
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B.
相对功利主义阶段
C.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D.
社会契约道德定向阶段
第 12 题    单选题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性阶段
D.
公正阶段
第 13 题    单选题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水平。
A.
自我中心
B.
权威
C.
前习俗
D.
后习俗
第 14 题    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A.
超律阶段
B.
节律阶段
C.
纪律阶段
D.
自律阶段
第 15 题    单选题
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和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A.
自我中心阶段
B.
他律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公正阶段
第 16 题    单选题
柯尔伯格采用()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个水平。
A.
对偶故事法  四
B.
两难故事法  三
C.
两难故事法  四
D.
对偶故事法  三
第 17 题    单选题
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
皮亚杰:道德发展
B.
皮亚杰;道德教育
C.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
D.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
第 18 题    问答题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 19 题    问答题
班杜拉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第 20 题    问答题
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的儿童处于自律道德阶段。
第 21 题    问答题
小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
第 22 题    问答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