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知识 - 一 季氏将伐颛臾

题目总数:15
总分数:84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
民本思想
B.
仁和礼
C.
严刑峻法
D.
自然无为
第 2 题    单选题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第 3 题    单选题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荀子》
第 4 题    单选题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
A.
《论语》
B.
《庄子》
C.
《孟子》
D.
《左传》
第 5 题    单选题
《季氏将伐颛臾》本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 )
A.
对比论证
B.
类比论证
C.
归纳论证
D.
演绎论证
第 6 题    单选题
《季氏将伐颛臾》本文中,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批驳冉有,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排比
B.
比喻
C.
比拟
D.
夸张
第 7 题    单选题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第 8 题    单选题
《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
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
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第 9 题    单选题
下列《季氏将伐颛臾》本文所运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
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第 10 题    单选题
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
B.
《论快乐》
C.
《季氏将伐颛臾》
D.
《论毅力》
第 11 题    单选题
成语“祸起萧墙”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第 12 题    单选题
《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 )
A.
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B.
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C.
由个别到一般
D.
由一般到个别
第 13 题    问答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无乃:
是:
过:
以为:
是:
(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
(4)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论点?
(5)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6)选出这段文字中所运用的反诘句。
第 14 题    问答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引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义。
(4)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第 15 题    问答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2)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3)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4)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5)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