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路面防、排水施工技术

题目总数:15
总分数:15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属于路面内部排水的设施是(    )。
A.
暗沟
B.
边沟
C.
排水沟
D.
急流槽
第 2 题    单选题
路面透水性排水基层施工中,在连续长纵坡破段或凹形竖曲线路段,排水层内渗流的自由水有可能被堵封或渗流路径超过45-60m时,为拦截水流及缩短渗流长度有应增设(  )。
A.
纵向排水管
B.
横向排水管
C.
纵向集水管
D.
横向铁水井
第 3 题    单选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基层宜采用( )。
A.
开级配碎石
B.
沥青处治开级配碎石
C.
水泥处治开级配碎石
D.
未筛分碎石
第 4 题    单选题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且有重载交通行驶的路面,为隔绝地下水上升影响路面稳定性, 应在路基顶面设置( )。
A.
反滤层
B.
垫层
C.
稀浆封层
D.
透层
第 5 题    单选题
路面基层排水层的透水材料,透水性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
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碎石集料>沥青处治的碎石集料>水泥处治的碎石集料
B.
水泥处治的碎石集料>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碎石集料>沥青处治的碎石集料
C.
沥青处治的碎石集料>水泥处治的碎石集料>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碎石集料
D.
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碎石集料>水泥处治的碎石集料>沥青处治的碎石集料
第 6 题    问答题

(二)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条21.7km的二级公路,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其中K22+300~K22+700路段,地面横坡陡于1:5,填方平均高度为12 m左右。施工单位填筑前,对地基原状土进行了检测,土的强度符合要求,然后对地基进行了压实处理。由于前后路段开挖后,可调运利用的填料主要是石方,为节约用地,降低建设成本,在请示建设单位后。施工单位将填土路基变更为填石路基,边坡为1:1.5。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了倾填的方式进行施工,在路床底面下1.0 m范围内改为分层填筑并压实。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石方路基进行了质量检验。路堤填筑完毕后不久,该路段出现了部分边坡坍塌。经处理后,该项目通过验收,评定为合格工程。  


1. 背景资料中的“设计变更”,是否符合变更设计制度的要求?为什么?较大问题的变更如何处理方为有效?
第 7 题    问答题
2. 从提供的背景材料中分析引起部分边坡坍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第 8 题    问答题
3. 当采用倾填方式进行施工时,填石路堤在倾填前,对路堤边坡坡脚该如何处置?
第 9 题    问答题
4. 路堤边坡除了边坡坍塌外,还有哪些常见病害?
第 10 题    问答题
5. 施工单位对石方路基的质量检验,应该实测哪些项目?
第 11 题    问答题
6. 在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时,通常采用双指标控制工程质量等级,请问双指标是哪两个指标?
第 12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新建一级公路工程K11+120~K20+260合同段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路基结构尺寸示意图(尺寸单位:cm)

该合同段工程与其他工程或已有道路无交叉,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编制的该工程施工图预算,其中K11+120~K12+120底基层工程量为22300m2(或底基层平均面积)。厂拌基层稳定土混合料的定额如下表示:各定额分项预算价格分别为:人工:80元/工日;稳定土混合料:162.72元/m³;水泥:400元/t;水:4元/m³;碎石:80元/m³;3m³内轮胎式装载机:1200元/台班;300t/h以内稳定土厂拌设备:1500元/台班。项目部在施工底层基层、基层时采用方法有:(1)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分一层两幅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采用稳定土摊铺机分一层两幅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项目部于2014年6月~8月完成了该合同段工程所有路面施工,该地区属于冬III区,11月进入冬季。


1. 写出路面结构设计图中A、B、C的名称。
第 13 题    问答题
2. 计算K11+120~K12+120段底基层施工需拌制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数量,并计算该部分厂拌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第 14 题    问答题
3. 该合同段的冬季施工增加费、高原地区施工增加费和行车干扰工程增加费是否需要计取?并分别写出该三项增加费的计算基数构成。
第 15 题    问答题
4. 分别判断底基层、基层施工中3个施工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