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学德育 - 第四节 德育过程

题目总数:17
总分数:17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衡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第 2 题    单选题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动力。
A.
B.
C.
D.
第 3 题    单选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德育过程的(  )。
A.
关键
B.
基础
C.
内容
D.
途径
第 4 题    单选题
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
自我评价能力
B.
自我调控能力
C.
自我教育能力
D.
自我学习能力
第 5 题    单选题
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
A.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B.
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过程
第 6 题    单选题
在德育过程中,与德育要求构成基本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
A.
能力水平
B.
知识水平
C.
品德水平
D.
年龄特征
第 7 题    单选题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
A.
知;情
B.
知;行
C.
意;行
D.
知:意
第 8 题    单选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符合()规律。
A.
德育过程
B.
智育过程
C.
心理辅导
D.
美育过程
第 9 题    单选题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第 10 题    问答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第 11 题    问答题
德育过程的顺序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固定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第 12 题    问答题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不同于社交活动。
第 13 题    问答题
相对而言,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具有有利条件。
第 14 题    问答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第 15 题    问答题
德育过程必须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开端。
第 16 题    问答题
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第 17 题    问答题
材料: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地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问题:
请结合材料中学生的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材料所体现的德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