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学德育 - 第五节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题目总数:54
总分数:54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 2 题    单选题
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属于(  )。
A.
榜样示范法
B.
品德评价法
C.
实际练习法
D.
情感陶冶法
第 3 题    单选题
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  )。
A.
德育原则
B.
德育途径
C.
德育方法
D.
德育模式
第 4 题    单选题
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
品德评价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第 5 题    单选题
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集体教育原则
第 6 题    单选题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第 7 题    单选题
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第 8 题    单选题
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  )。
A.
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
社会意识形态
第 9 题    单选题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和(  )。
A.
德育意义
B.
德育原则
C.
德育目标
D.
德育途径
第 10 题    单选题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品德教育法
第 11 题    单选题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原则。
A.
长善救失
B.
正面疏导
C.
知行统一
D.
从实际出发
第 12 题    单选题
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A.
正面疏导
B.
因材施教
C.
长善救失
D.
知行统一
第 13 题    单选题
“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入人深也”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榜样法
B.
陶冶法
C.
锻炼法
D.
说服法
第 14 题    单选题
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A.
环境陶冶法
B.
奖惩结合法
C.
实际锻炼法
D.
品德评价法
第 15 题    单选题
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咱们班今天有人迟到了,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平行教育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知行统一原则
第 16 题    单选题
利用校园的文化墙和黑板报来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
品德评价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说服教育法
第 17 题    单选题
王老师班上有两个学生,都有傲气,无视纪律,不服管教,任课老师每次都向王老师抱怨这两个学生怎么管都管不好,但王老师却看到了这两个学生的巨大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两个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问王老师的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D.
导向性原则
第 18 题    单选题
运用班级中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讨论法
第 19 题    单选题
王老师教育学生有方,他很注意培养班集体,并能统一各方面的力量,做到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主要贯彻了()的德育原则。
A.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B.
疏导性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D.
知行统一
第 20 题    单选题
李林同学一直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的依据,自觉主动地学习,体现了德育的()。
A.
说服教育法
B.
品德评价法
C.
道德修养法
D.
实践锻炼法
第 21 题    单选题
王峰,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打架,学习成绩也比较靠后。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王老师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就经常表扬他,得到表扬后的王峰逐渐改变了自身的很多缺点。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体现了()。
A.
导向性原则
B.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第 22 题    单选题
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
A.
疏导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知行统一原则
D.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 23 题    单选题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 24 题    单选题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陶冶情操法
第 25 题    单选题
下列情形中,运用了品德评价法的是()。
A.
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规违纪的学生
B.
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C.
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
D.
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品陶冶情趣
第 26 题    单选题
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实际锻炼法
C.
情感陶冶法
D.
道德修养法
第 27 题    单选题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
指导自我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陶冶教育法
第 28 题    单选题
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的德育方法。
A.
陶冶教育
B.
榜样示范
C.
实际锻炼
D.
品德评价
第 29 题    单选题
初三(1)班在“每周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
说服教育法
B.
实践指导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品德评价法
第 30 题    单选题
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
品德评价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第 31 题    单选题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对学生进行规范的礼仪教育,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礼仪细节的具体做法都规定得很清楚,学生能照着做。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B.
知行统一的原则
C.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D.
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 32 题    单选题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有一句名言:“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A.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B.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
D.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第 33 题    单选题
()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A.
德育内容
B.
德育过程 
C.
德育目标
D.
德育原则
第 34 题    单选题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的德育方法。
A.
榜样示范
B.
陶冶教育
C.
理想激励
D.
修养指导
第 35 题    单选题
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
A.
自我教育法
B.
形象感染法
C.
实际锻炼法
D.
品德评价法
第 36 题    单选题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
引导法
B.
榜样示范法
C.
谈话法
D.
讨论法
第 37 题    单选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离不开教育,由此看来,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A.
知行统一
B.
渗透熏陶
C.
集体性
D.
一致性
第 38 题    单选题
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第 39 题    问答题
德育内容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或手段。
第 40 题    问答题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第 41 题    问答题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 42 题    问答题
简述榜样示范法的含义以及运用此方法的要求。
第 43 题    问答题
简述贯彻德育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 44 题    问答题
简述贯彻德育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 45 题    问答题
简述贯彻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 46 题    问答题
陶行知任育才中学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办公室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试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分析上面的德育案例,具体说明哪些地方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第 47 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分析案例突出的德育原则。
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声”的响声。虽然有老师警告说查出来要处分,可总是禁而不绝。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出乎预料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接着说:“学生乐队缺一名鼓手,我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也不再敲桌沿了。
第 48 题    问答题
用德育原则分析以下案例。
中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的班学生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第 49 题    问答题
一天中午,初二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方法。
第 50 题    问答题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第 51 题    问答题
材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
(1)请从德育方法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行为。
(2)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第 52 题    问答题
材料:
林溪是班上有名的捣蛋包,有些不良习惯积习难改。班主任徐老师请她选择自己最敬佩、最喜欢的同学做同桌和前后桌同学来帮助他;另外,坚持和林溪的家长每周末电话交流一次,就林溪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等内容进行沟通,通过半年努力大家获得了成功。
问题:
该案例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请加以评析。
第 53 题    问答题
材料:
小辉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上课在前排同学的后背贴纸条,课间把口香糖粘在同学的椅子上,还给同学起绰号,曾用小石头砸坏了邻居家的窗户。他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的父亲对他非打即骂。9岁那年,小辉转学遇到新的班主任,父亲对新班主任说:“我这个孩子非常调皮,我拿他没有办法,请你帮我严加管教。”班主任好奇地走近小辉,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后,班主任对他的父亲说:“你孩子虽然调皮,但是非常聪明,我们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小辉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还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问题:
联系材料分析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贯彻哪些原则。
第 54 题    问答题
材料:
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我感到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学生。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个女学生很特别:性格孤僻,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该生在初中时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又旧话重提,并以“你做什么都不行”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鼓励,但她执意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为此,我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并宣布:“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待学期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我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也能听到她天真、爽朗的笑声了,不知不觉中她逐渐恢复了久违的自信。第二个学期初,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站”到了宣传委员的位置上。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问题:
(1)请问材料中的“我”使用了哪一德育原则?
(2)结合材料分析该原则实施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