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理念 - 第一节 教育观

题目总数:24
总分数:24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顺序性
D.
差异性
第 2 题    单选题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象是(  )。
A.
中小学教育
B.
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
C.
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
D.
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第 3 题    单选题
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
A.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C.
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
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
第 4 题    单选题
素质教育应把(  ) 放在首要位置。
A.
智育
B.
美育
C.
德育
D.
体育
第 5 题    单选题
与新手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  )。
A.
系统性
B.
结构性
C.
预见性
D.
实效性
第 6 题    单选题
为发扬教育改革的精神,某学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某教师在班上定期举行“音乐鉴赏”活动
B.
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要求,利用戏剧文化资源开展“剧欣赏”课程
C.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优势,发扬学校传统开设“我爱阅读”课程
D.
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要求,利用旅游资源开展“小小导游”活动
第 7 题    单选题
活动课的特点在于动手“做”,以获得(  )。
A.
抽象知识
B.
间接经验
C.
直接经验
D.
书本知识
第 8 题    单选题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
德育
B.
劳动技术教育
C.
体育
D.
智育
第 9 题    单选题
以下观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对立的
B.
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C.
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
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第 10 题    单选题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
A.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能力
B.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C.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
D.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第 11 题    单选题
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
存在正相关
B.
关系不明显
C.
存在负相关
D.
有利有弊
第 12 题    单选题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
A.
给学生权利
B.
教给学生知识
C.
尊重和信赖学生
D.
尊重学生家长
第 13 题    单选题
数学老师王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同时也带领大家一步步进行推导,得出结论后,鼓励大家今后学习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知道其中道理。王老师这一想法符合教育观中的()。
A.
学生学习发展促进者
B.
关注人
C.
重结论同时更重过程
D.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 14 题    单选题
(  )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A.
改革高考制度
B.
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制
C.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D.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第 15 题    单选题
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
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
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第 16 题    单选题
政治课上,杨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对此口误,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A.
为了保面子,将错就错
B.
坚持实事求是,马上纠正
C.
如果学生不问,不予纠正
D.
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后再说
第 17 题    单选题
钟老师在班上设立“进步展示台”,分类展示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这表明钟老师()。
A.
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B.
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C.
不注重与学生家庭密切联系
D.
不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
第 18 题    单选题
下图是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该教师的做法( )。
丰子恺的漫画
A.
正确,维护了知识的权威性
B.
正确,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
C.
不正确,违背了勤恳执教的师德要求
D.
不正确,违背了探索创新的师德要求
第 19 题    问答题
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从职业理念角度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第 20 题    问答题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并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我把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一起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 21 题    问答题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
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22 题    问答题
材料:
高二下学期,班上陆续有学生年满18周岁。有些“小寿星”想隆重庆祝自己的“成人礼”,邀请我参加生日聚会。
面对学生的邀请,我思考了很久,“学生邀请我,说明他们把我当朋友,是对我的信任,去参加,他们肯定很高兴,可是,这样会不会引发学生们的攀比、浪费?拒绝学生,会不会让他们伤心?”
反复思考之后,我觉得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庆祝生日。我发动班干部,组织了“18岁,我们成人啦”主题班会课。在班会上,全体同学给“小寿星”们进行了简朴的庆祝,而后我引导学生们构想十年之后自己的生活。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要做科学家,有的说要做企业家,有的说要和家人一起过幸福的生活。我跟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读大学、工作以来的经历,启发学生认识到要想实现梦想,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次活动之后,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小寿星”们把原本计划请客的钱凑起来,买了一台饮水机放到教室里,给大家带来了方便。本来有些同事觉得我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看到效果后,也纷纷效仿开展了类似的活动。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第 23 题    问答题
某中学初二(3)班学生的差别很大,数学学习上学生的差别尤其大。如果按优秀学生的水平教学,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听不懂。该班数学老师说,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后按照班上最低水平教学。
请从素质教育思想出发分析该数学老师的观点是否正确。
第 24 题    问答题
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锋的老师,你会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