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理解考点精练

题目总数:10
总分数:1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儿童并没有主动去学功能词或者语法,而是在生活中、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在语言环境中逐渐建立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连接。他们不清楚具体的语法规则、功能词的意义,但是他们清楚在这样的语境下这样的组块或句子的出现一定是什么意思,或者在这样的语境下,我应使用什么组块或句子。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这个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连接已经非常强大了。
根据这段文字可推测出的结论是(       )。
A.
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连接在具体语境中更容易建立
B.
在学习语法和功能词时儿童没有优势
C.
儿童学习语法与成人学习语法是不同的
D.
通过语境学习语言对儿童来讲最高效
第 2 题    单选题
现代脑认知科学对大脑认知的特点做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大脑的“工作记忆”是主管学习的特定区域,每个人的“工作记忆”对相同的学科内容,都具有不同的信息处理特征,且差异很大。同样的数学概念,数学名师或数学系高材生的理解,与普通学生具有较大的反差,“工作记忆”功能较弱的学生,需要符合自己认知特征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从这段话可合理地推断出(       )。
A.
不同人的“工作记忆”对同一学科的信息处理能力不一样,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地学习与研究达到一样
B.
人们不会找个文科专业的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大学生给学数学吃力的文科高中生做数学辅导,因为这个大学生的数学知识太不专业了
C.
虽然每个人的“工作记忆”对同一学科的处理能力不同,但是用学科高才生来辅导学科成绩差的学生还是最佳的选择
D.
给“工作记忆”偏向文科的学生聘请数学天才做辅导是不够明智的选择,那可能会让被辅导的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糟糕
第 3 题    单选题
调查显示:本年度,普陀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15273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25岁左右,其中农民工10208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8%。在被调查的69家企业中,一线职工和一般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均低于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收入,更低于2008年上海市职工平均收入。被调查的餐饮企业,普遍缺少科学、合理、规范的劳动工资分配制度。职工的劳动所得,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缺少透明度。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收入不挂钩、上下浮动不相符、晋级增资渠道不畅通的矛盾相对突出,管理人才频频跳槽,一线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2年以上的很少。
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
A.
应该让企业的劳动者享有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成果
B.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解决劳动者收入低的重要途径
C.
合理的工资水平是影响员工稳定的重要因素
D.
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的幅度应该快于一线农民工工资增长
第 4 题    单选题
从历史上看,当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环境感到不理解、不确定、不安甚至恐惧的时候,“巫术文化”就会兴起,文化的“巫术化”能反映当今国人尤其是精英阶层对于当今社会的焦虑。这种焦虑的原因在于,既有的社会理论都无法对当代风险社会的遽然兴起做出合理解释,或者即使可以从学理上解释,也无法在个人情感层面消除不确定感和恐惧感,于是这种极大的不确定感造成了无法满足的知识需求,只好求助于巫术。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巫术文化”兴起源于社会成员知识的匮乏
B.
“巫术文化”与既有的社会理论相矛盾
C.
“巫术文化”最早兴起于社会精英阶层
D.
“巫术文化”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焦虑和恐惧
第 5 题    单选题
现在的校外培训已经“不疯狂不成魔”,教育部门推进素质教育不可谓不用心,但是现实中学生负担仍重,家庭负担仍大,甚至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教育减负留下的空儿被校外培训填上了。诚然,校外培训热与当前应试体制有着很大关系,可是,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教育部门推出了很多办法,这一切就应该被校外培训稀释吗?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学生参与培训的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冰冷的数字下面,是多少家庭和学生不堪承受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校外培训真如宣传中说的那么好吗?一些教师课上不讲课后讲,已经在无声中说明了许多。
“一些教师课上不讲课后讲,已经在无声中说明了许多”,这里,“说明了许多”指的是:
A.
校外培训热与当前应试体制有着很大关系
B.
家庭和学生不堪承受的压力
C.
素质教育改革成果被侵蚀了
D.
现在的校外培训已经“不疯狂不成魔”
第 6 题    单选题
近年来,城市房价整体上一路上涨,不用说普通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就连一些大企业都感到吃不消。早在两年前一位企业高管在接受采访时就担忧,除了提高生产用地成本之外,高房价还增加了企业员工的雇佣成本,后者可能会摧毁城市的竞争力。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但在当前,生产用地成本提高和高房价带来的企业雇佣成本的增加,显然是相对最突出的。而这也可能在反向上造成从业年轻人的实际收入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摧毁竞争力”之忧并非空穴来风。楼市火热、房价高企的利弊一言难以概述,但是高房价客观上导致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值得警惕。
这段话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A.
普通年轻人面临高房价生活压力大的问题
B.
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
C.
城市房价对城市竞争力造成的影响
D.
房价高企对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后果
第 7 题    单选题
渲染生产者、企业或产地的“可怜”,利用公众的同情心,从而使某种产品打开销路,这的确是商业上一种老套路。在学术界中,“悲情营销”其实是中性的。比如有一部营销学著作就认为,如果企业的营销活动能使人的大脑释放催产素,产生同情,人们就会觉得品牌或产品比较可信,从而容易建立信任关系。滥打悲情牌,“悲情营销”变成一种营销策略和套路,其实并不可取,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反噬其身。它利用的是人们的同情心以及这种同情心背后的物质资源,但同情心和物质资源从来都不是无限的,而是非常有限的,滥用“悲情营销”也是过度消耗资源,最后爱心和物质资源都难以为继。
从文中可以推知,作者赞同以下哪项观点:
A.
爱心跟物质资源一样,都是有限的,过分消耗就会枯竭
B.
利用公众同情心促销商品并不是过分的方式
C.
滥打悲情牌得到的只能是相反的结果
D.
悲情营销是一种老套路,欺骗不了消费者
第 8 题    单选题
人到老年,谁都希望健康长寿,但问题在于,不少老人甚至包括高学历人群,也往往是有健康诉求、缺正确的健康理念。面对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他们容易陷入“养生陷阱”。一些见利忘义者瞅准了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养生保健之名,行骗钱骗财之实。一是以情感套话。无子女在身边的老人,多半会有孤独感,一旦有人愿意陪着说话,就容易放松警惕。二是以“服务”取胜。一些养生保健机构提供虚假的“增值”服务,让老人体会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知不觉地陷入“温柔陷阱”。三是以“专家”增强说服力。在养生保健领域,有一些人打着“专家”的旗号,不少老年人辨识能力不足,对所谓养生保健领域“专家”的说法往往深信不疑。
从文中可以推出,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探讨的问题是:
A.
如何加大社会对老人的关爱
B.
如何让老人走出养生保健误区
C.
如何让见利忘义者自曝身形
D.
如何识破各种养生陷阱
第 9 题    单选题
政府职能转变关键在于处理好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确保政府在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上不“越位”,在保障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监管违法行为等方面不“缺位”。这就需要政府理清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增加民生福祉。
这段文字的主旨意思是(       )。
A.
通过简政放权、购买服务政府能够推动市场、社会的发展
B.
政府职能边界不清导致市场、社会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C.
政府处理好与市场、社会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各自的边界
D.
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职能不同,各有重点各有侧重
第 10 题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因此,大局的走向决定局部的命运。正因为大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找准全局性、大局性的问题,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掌握了大局,也就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是找准大局
B.
部分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大局
C.
从大局着眼才能有效推进工作
D.
整体决定部分,大局决定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