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 - 二十四 故都的秋

题目总数:9
总分数:78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杰出的( )
A.
作家
B.
诗人
C.
杂文家
D.
剧作家
第 2 题    单选题
五四以后,郁达夫是哪个社团的发起人之一( )
A.
创造社
B.
文学研究会
C.
新月诗社
D.
左联
第 3 题    单选题
郁达夫所创作的散文名篇有( )
A.
《故都的秋》
B.
《荷塘夜色》
C.
《白杨礼赞》
D.
《故乡的野菜》
第 4 题    单选题
下列作品不属郁达夫所创作的小说是( )
A.
《春风沉醉的晚上》
B.
《伤逝》
C.
《薄奠》
D.
《迟桂花》
第 5 题    单选题
《故都的秋》一文主要描绘了( )
A.
南国的秋
B.
北京的秋色
C.
北国的景
D.
秋天的奇景
第 6 题    单选题
《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 )
A.
抒情散文
B.
记事散文
C.
游记散文
D.
议论散文
第 7 题    问答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1)概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南方的秋天有什么样的看法?
(3)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 8 题    问答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1)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3)这段文字所呈现出的北平秋日景观画面是什么?
第 9 题    问答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作者在描绘南国之秋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作者对比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意图是什么?怎样去体会北方秋天“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