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 - 第四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

题目总数:41
总分数:41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这主要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解释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体差异性
第 2 题    单选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
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
幼儿读写算问题
第 3 题    单选题
关于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
A.
突击性而非长期性
B.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C.
培养人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D.
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性
第 4 题    单选题
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
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
课程的问题
第 5 题    单选题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从横向看,即以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来看,包括了( )
A.
优生、优育、优教三者的有机结合
B.
遗传、环境、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C.
儿童、教师、家长三者的有机结合
D.
家庭、托幼园所、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
第 6 题    单选题
教师与家长谈话时以采用( )进行交谈为宜。
A.
专业术语
B.
日常用语
C.
普通话
D.
方言
第 7 题    单选题
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 )
A.
大自然
B.
家庭
C.
社区
D.
托幼机构
第 8 题    单选题
家园合作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
A.
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真诚合作
B.
努力提高双方合作共育的能力
C.
追求合作共育效益的最大化
D.
共育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是监督关系
第 9 题    单选题
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这发挥了( )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A.
社区资源
B.
社区环境
C.
社区习俗
D.
社区文化
第 10 题    单选题
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
A.
家庭
B.
托儿所
C.
幼儿园
D.
学前班
第 11 题    单选题
幼儿教师了解儿童最好的信息来源是( )
A.
同龄人
B.
社区人士
C.
家长
D.
教养员
第 12 题    单选题
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
A.
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
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
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
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第 13 题    单选题
冬冬生病了,很多天没来幼儿园。李老师想要了解冬冬情况的最适合的方式是()。
A.
开家长会
B.
写信
C.
打电话
D.
家访
第 14 题    单选题
下面家园合作的方法中,属于间接合作方式的是()。
A.
家园联系手册
B.
家长开放日活动
C.
家长老师制度
D.
开展亲子活动
第 15 题    单选题
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做到()。
A.
将小学内容下放到幼儿园
B.
大班幼儿不再玩游戏
C.
幼小衔接工作贯穿整个幼儿期
D.
大班使用小学低年级的作息时间表
第 16 题    单选题
在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可以()。
A.
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
B.
布置小学化,不设游戏区角
C.
采取小学作息制度,一天上6节课
D.
布置至少2个小时的家庭作业
第 17 题    单选题
当发现幼儿心理或行为有问题时,教师需要向家长详细地反馈幼儿在园的各方面情况,与家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家园沟通方式是()。
A.
家访
B.
书信便签
C.
家园联系手册
D.
家长会
第 18 题    单选题
在大班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小学调查园”的主题墙。这主要是为了()。
A.
激发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
B.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C.
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D.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 19 题    单选题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质问题是()。
A.
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B.
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C.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D.
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第 20 题    单选题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增强其爱国的情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等,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点是发挥了()。
A.
社区文化的教育性
B.
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C.
社区资源的文化性
D.
社区环境的文化性
第 21 题    单选题
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他领导接待家长的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是()。
A.
家长开放日
B.
家长接待日
C.
咨询接待日
D.
家长会
第 22 题    单选题
以下最有利于幼小衔接的活动内容是()。
A.
我会整理
B.
我的牙掉了
C.
我想这样飞
D.
我的身体朋友
第 23 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第 24 题    问答题
简述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 25 题    问答题
简述家园合作的意义。
第 26 题    问答题
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第 27 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 28 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第 29 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第 30 题    问答题
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论述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小学化”。
第 31 题    问答题
试述家园合作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第 32 题    问答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请试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以及危害。
第 33 题    问答题
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上述活动中,运用的家园合作方法属于哪一类?
第 34 题    问答题
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家长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第 35 题    问答题
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活动主要体现的两个幼儿园教育原则是什么?
第 36 题    问答题
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活动主要渗透的两个教育领域是什么?
第 37 题    问答题
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请在上述活动基础上设计两个延伸活动。
第 38 题    问答题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托儿所、幼儿园应该如何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儿童。
第 39 题    问答题
小明刚上幼儿园,一到吃饭、喝水、睡觉时就大喊大闹,任凭老师怎么劝说都不听,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这样。
请分析以上案例产生的原因,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会怎么做?
第 40 题    问答题
明明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第一学期刚开始不久,他的新鲜感就少了,不像刚入学时那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小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玩,不能画画,还要写作业,中午不能午睡,上课都在犯困。明明觉得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 41 题    问答题
某幼儿园园长开家长会时颇为自豪地对家长说:“我们幼儿园的孩子能力特别强,不仅认识拼音,还会写,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在话下。希望各位家长多帮我们宣传,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来。”
(1)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什么现象?它的危害有哪些?
(2)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避免此类现象?
(3)这位幼儿园园长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如果让你跟园长进行谈话,你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