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2020教育知识与能力(一)

题目总数:31
总分数:12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于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

A.
培根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
卢梭
第 2 题    单选题

教育活动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A.
教育影响
B.
教育手段
C.
教育物资
D.
教育内容
第 3 题    单选题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
绝对独立性
B.
相对独立性
C.
历史继承性
D.
生产性
第 4 题    单选题

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第 5 题    单选题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穿戴“攀比风”,刘老师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讨论、交流,形成了积极正面的班级舆论,影响了每一个学生。该活动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第 6 题    单选题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是()。

A.
研究性学习
B.
合作学习
C.
小组学习
D.
实践学习
第 7 题    单选题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第 8 题    单选题

张老师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在班级成绩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确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在该班属于“优”“中”或“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
绝对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相对性评价
第 9 题    单选题

小强见爸爸夸奖了学习好的姐姐,他也想让爸爸夸奖自己,所以就努力学习。小强的成就动机是()。

A.
内部学习动机
B.
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认知内驱力
第 10 题    单选题

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中。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C.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D.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第 11 题    单选题

李老师在教《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该做什么样的人。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
B.
讨论法
C.
演示法
D.
发现法
第 12 题    单选题

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A.
间接性
B.
抽象性
C.
稳定性
D.
概括性
第 13 题    单选题

赵越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有独到的见解。这体现了他具有创造性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适应性
D.
独特性
第 14 题    单选题

强强在记忆湖南省轮廓图时,将其当成一个有尖鼻子的人头来记忆。他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
元认知策略
B.
复述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第 15 题    单选题

小芳有下列四种爱好。其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
打球
B.
阅读
C.
绘画
D.
打字
第 16 题    单选题

主张丘脑在情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詹姆斯-兰格理论
B.
坎农-巴德理论
C.
沙赫特情绪认知理论
D.
当代情绪理论模型
第 17 题    单选题

沈伟性格外向,他不仅在家庭中表现非常活跃,而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在老师面前也能自然地表现自己,不仅高中三年如此,即使毕业若干年后再相逢,他的这个特质依旧不变。这体现出人格特征的()。

A.
稳定性
B.
独特性
C.
整合性
D.
功能性
第 18 题    单选题

某班级需要依赖班主任组织指挥才能完成各项活动,一旦离开班主任,班级就变得松散。此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A.
组建阶段
B.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C.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D.
发展阶段
第 19 题    单选题

在没有成瘾物质作用的情况下,对上网形成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状态。这种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称为()。

A.
忧郁症
B.
强迫症
C.
人格障碍
D.
网络成瘾
第 20 题    单选题

李老师所教的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他的领导方式,学生们进行所有的活动都会依据李老师的指示,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较差。李老师最可能的领导方式是()。

A.
放任自流型
B.
仁慈专断型
C.
民主平等型
D.
强硬专断型
第 21 题    单选题

有些教师把很多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以赢得学生的喜欢,而不是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样的教师处在()。

A.
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自我阶段
第 22 题    问答题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 23 题    问答题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

第 24 题    问答题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

第 25 题    问答题

气质和性格都是人的天性,没有好坏之分。

第 26 题    问答题

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转变。

第 27 题    问答题

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第 28 题    问答题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措施。

第 29 题    问答题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 30 题    问答题

材料:
顾老师班上有几个爱打篮球的学生和其他班的学生因为争夺篮球场地发生了冲突。在处理冲突时,顾老师想到,这几个学生最近在学业上也有些懈息,比如总是迟到,上课爱说话,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顾老师想通过这一件事提升这几位同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于是顾老师让这几个男生组成班级纪律检查小组,负责监督班级学生的纪律。同时,让他们组织班级成员建立篮球队,代表班级参加篮球比赛。从此以后,这几个男生再也没有出现迟到、违纪的情况,而且班级的篮球队在学校也小有名气。
问题:
试分析材料中顾老师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要求。(18分)

第 31 题    问答题

材料:
唐老师想在他的初一数学课上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上课开始时,他让班级里数学成绩一贯很好的李娜在黑板上解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向同学们演示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李娜不负众望,认真解题。但与此同时,张强同学一直在和他邻座的同学说话,破坏班级秩序,而且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讲话。唐老师已经警告过张强一次,可是他仍然与别人说笑。唐老师为了不让他打扰李娜的演示和同学们的思考,就把他带到楼道进行隔离,让他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一会儿,李娜解完题,唐老师表扬了她。当唐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在黑板上解题时,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
问题:
(1)试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评析唐老师对张强同学课堂不良行为的处理。(12分)
(2)请用所学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为什么许多同学都愿意在黑板上解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