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总承包承接一写字楼工程,地上 18 层,地下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合同约定该工程的开工日期为 2011 年 7 月 1 日,竣工日期为 2012 年 12 月 25 日。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报送了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报送了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了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四项管理目标,建设单位认为不妥。
事件二: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报送的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了:(1)工程施工场地状况;(2)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3)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设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等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内容不全。
2.问题
1.事件一中,该工程施工管理目标还应补充哪些内容?
2.一般工程的施工顺序有哪些内容?
3.施工方法的确定原则有哪些内容?
4.事件二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还应补充哪些内容?
(三)背景资料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面积18600m2,基坑开挖深度5.5m。该工程由某施工单位总承包,其中基坑支护工程由专业分包单位承担施工。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分包单位编制了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监理机构认为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均不符合规定,不同意进行论证。在二层的墙体模板拆除后,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局部存在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指令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规定进行修整。主体结构施工至十层时,项目部在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五层楼板有2处(一处为短边尺寸200mm的孔口,一处为尺寸1600*2600mm的洞口)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定,责令现场立即整改结构封顶后,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建方进行主体结构部分工程验收前,监理工程师审核发现施工单位提交的报验资料所涉及的分项不全,指令补充后重新报审。
(一)背景资料
某建筑施工单位在新建办公楼工程前,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209)规定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的各项基本内容,编制了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经相应人员审批后报监理机构,在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后按此组织施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计划以时标网络图(时间单位:月)形式表示。在第8个月末,施工单位对现场实际进度进行检查,并在师表网络图中绘制了实际进度前锋线,如下图所示:
针对检查中所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的情况,施工单位均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索赔意向通知,并在监理机构同意的时间内上报了相应的工期索赔资料。经监理工程师核实,工序E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建设单位供应材料原因所导致,工序F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当地政令性停工导致,工序D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工人返乡农忙原因。上述情况,监理工程师对三项工期索赔分别予以批复。
背景材料
某写字楼工程,建筑面积8640㎡,建筑高度40m,地下一层,基坑深度4.5m,地上十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施工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并与项目部签订了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
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单位编制了检测方案,经建设方、监理方认可后开始施工。
项目部进行质量检查时,发现现场安装完成的木模板内有铅丝及碎木屑,责令项目部进行整改。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填报了浇筑申请单,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施工班组将水平输送泵管固定在脚手架小横杆上,采用振动棒倾斜于混凝土内由近及远、分层浇筑,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责令停工整改。
背景资料
某建筑施工单位在新建办公楼工程前,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规定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的各项基本内容,编制了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经相应人员审批后报监理机构,在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后按此组织施工。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计划以时标网络图(时间单位:月)形式表示。在第8个月末,施工单位对现场实际进度进行检查,并在时标网络图中绘制了实际进度前锋线,如下图所示:
针对检查中所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的情况,施工单位均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索赔意向通知,并在监理机构同意的时间内上报了相应的工期索赔资料。经监理工程师核实,工序E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建设单位供应材料原因所导致,工序F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当地政令性停工导致,工序D的进度偏差是因为工人返乡农忙原因导致。根据上述情况,监理工程师对三项工期索赔分别予以批复。
【背景资料】某房建工程地上20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43210m2。筏板地基,地上部分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某省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中标施工总承包,中标价1. 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争创“鲁班奖”。工期:2007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省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授权全资子公司——第一分公司组织实施。施工单位成立了直营项目经理部,并于2006年12月15日进场。2006年12月16日,建设单位组织对相关方进行了场地书面交底和图纸交底。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2006年12月21日,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了项目部首次会议。其中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部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上报一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事件二: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加盖受控章后,报送了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认为:(1)编制依据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两大项,但内容不全;(2)基本内容有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等四项,内容也不全;(3)没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的相关规定。监理单位要求重新编制。
【背景资料】某机关综合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2000m2,地上22层,地下2层,筒体结构,由某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总承包。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施工高峰期的用电设备、用电量进行了计算,计划使用设备16台。项目部制定了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
事件二:外用电梯安装调试后,监理单位验收中发现底笼周围2.0m范围内设置了牢固的防护栏杆,进出口处的上部搭设了足够强度的单层防护棚,棚高3.5米;各层站过桥和运输通道两侧设置了安全防护栏杆,进出口处设置了常开型的防护门;各层设置了联络信号。
事件三:主要钢种采用低合金结构钢,由于进行登高施焊危险性较大,故采取相应措施,在焊接后冷却到环境温度对一般部位进行探伤。发现有咬边、夹渣,监理工程师要求将全部缺陷清除,进行补焊。
(二)
【背景资料】
北方地区某工业厂房工程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23010m²。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某施工单位中标施工总承包后成立了直营项目部,并按建设单位要求进场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首次全员会上讨论如何安排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项目经理强调“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以分部分项工程为编制对象;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作用。”与会人员认为不妥。
事件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初稿完成后,项目经理不满意。他再次强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工程的战术部署,是微观定量的,体现指导性和原则性;是对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综合性文件。”并要求细化。
事件三:由于管理原因,室外管沟回填施工安排到了冬期。
【问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工程建筑面积13000m²,地处繁华城区。东、南两面紧邻市区主要路段,西、北两面紧靠居民小区一般路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对现场平面布置进行规划,并绘制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事件二:为控制成本,现场围墙分段设计,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即东、南两面紧邻市区主要路段设计为1.8m高砖围墙,并按市容管理要求进行美化;西、北两面紧靠居民小区一般路段设计为1.8m高普通钢围挡。
事件三:为宣传企业形象,总承包单位在现场办公室前空旷场地树立了悬挂企业旗帜的旗杆,旗杆与基座预埋件焊接连接。
事件四:为确保施工安全,总承包单位委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同志到项目担任安全总监。项目经理部建立了施工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了以安全总监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在工程开工前,安全总监向项目有关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专业分包单位进场后,编制了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报批完毕后交项目经理部安全部门备案。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