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隧道围岩分级与隧道构造

题目总数:44
总分数:44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隧道围岩分级一般采用两步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其初步分级考虑的基本因素是(  )。
A.
围岩的坚硬程度和地下水
B.
围岩完整程度和初始应力
C.
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
D.
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地下水
第 2 题    单选题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长度大于(  )的隧道应设置照明。
A.
100m
B.
150m
C.
200m
D.
250m
第 3 题    多选题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的最小净距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 )。
A.
隧道的埋深
B.
公路等级
C.
围岩级别
D.
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E.
隧道开挖断面的高度
第 4 题    单选题

有关设置明洞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随道洞口受塌方、落石、泥石流、雪害等危害时,通常应设置明洞
B.
明洞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
C.
拱式明洞整体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垂直压力和侧压力;墙体对地基的要求不太高
D.
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难以修建拱式明洞时,边坡有小量树落掉块,侧压力较小时,可以采用顶盖通常为梁式结构的明洞
第 5 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拱式明洞构造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拱式明洞能承受较大的垂直压力
B.
拱式明洞能承受较大的侧压力
C.
内外墙基础相对位移对内力影响较小
D.
通常用作洞口接长衬砌的明洞
第 6 题    单选题

隧道洞口受塌方、落石、泥石流等危害时,通常应设置()。



A.
仰坡
B.
挡土墙
C.
拦水带
D.
明洞
第 7 题    单选题

洞门墙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泄水孔和()。



A.
施工缝或伸缩缝
B.
施工缝或沉降缝
C.
施工缝或结构缝
D.
沉降缝和伸缩缝
第 8 题    单选题

洞口仰坡脚到洞门墙背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



A.
1.0
B.
1.5
C.
2.0
D.
2.5
第 9 题    单选题

明洞主要分为(  )和棚式。




A.
拱式
B.
端墙式
C.
环框式
D.
遮光式
第 10 题    单选题

某公路山岭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该围岩的初步分级应该是(  )级。



A.
B.
C.
D.
V
第 11 题    单选题

隧道围岩为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其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为450351,该围岩属于( )级。



A.
B.
C.
D.
VI
第 12 题    单选题

隧道围辑详细定级时,不是对围岩BQ指标进行修正的因素是( )。



A.
有地下水
B.
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C.
存在高初始应力
D.
有瓦斯涌出
第 13 题    单选题
隧道通常是由(  )组成。
A.
洞身衬砌和洞门
B.
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
C.
墙身和拱圈
D.
墙身、拱圈和抑拱
第 14 题    单选题
明洞主要分为拱式明洞和(  )明洞两大类。
A.
端墙式
B.
棚式
C.
环框式
D.
遮光式
第 15 题    多选题

隧道洞门的作用有(  )



A.
保证洞口边坡安全
B.
保证仰坡稳定
C.
引离地表流水
D.
不适宜暗挖时,起取代隧道的作用
E.
作为隧道建筑物的标志,创造景观环境
第 16 题    多选题

洞身构造分为()。



A.
.—次衬砌
B.
二次衬砌
C.
三次衬砌
D.
内装饰
E.
顶棚
第 17 题    多选题
对公路隧道围岩详细定级时,应对岩体基本指标进行修正的情况有()。
A.
有地下水
B.
存在高初始应力
C.
存在低初始应力
D.
围岩土体潮湿
E.
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第 18 题    多选题
隧道洞门的类型包括()。
A.
端墙式
B.
翼墙式
C.
连拱式
D.
棚式
E.
遮光式
第 19 题    多选题
隧道洞身类型按断面形状可分( )。
A.
曲墙式
B.
直墙式
C.
连拱式
D.
半路堑偏压式
E.
棚式
第 20 题    多选题
关于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所有隧道施工前都要制定地质超前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
B.
爆破器材管理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装
C.
炮眼打好后要立即装药
D.
同一辆汽车运送炸药和雷管时必须隔开一定距离摆放
E.
不得在隧道内使用内燃抽水机
第 21 题    多选题
山岭隧道施工常用的方法(  )。
A.
新奥法
B.
盖挖法
C.
沉管法
D.
掘进机法
E.
传统矿山法
第 22 题    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①全断面法、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问题:

1.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指出事件一中比选出的施工方法。

2.事件二中哪三项为必测项目?写出拱顶下沉量测的方法和工具。

3.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4.分析事件四中喷射混凝土因原岩面残留黄泥而掉落的原因,并写出施工单位复喷前应采取的措施。

5.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第 23 题    问答题

(一)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1. 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
第 24 题    问答题
2. 初步判断隧道围岩等级。确定围岩等级有哪些指标?
第 25 题    问答题
3. 本隧道施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第 26 题    问答题
4. 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第 27 题    问答题

(三)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6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12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路床有软基处理,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

隧道开挖后,及时修筑了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生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1. 简述本隧道工程设置明洞的理由。
第 28 题    问答题
2. 根据荷载分布划分,该隧道的拱式明洞有哪些形式?
第 29 题    问答题
3. 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
第 30 题    问答题
4. 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第 31 题    问答题

(三)【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6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12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路床有软基处理,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

隧道开挖后,及时修筑了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问题】


1. 简述本隧道工程设置明洞的理由。
第 32 题    问答题
2. 根据荷载分布划分,该隧道的拱式明洞有哪些形式?
第 33 题    问答题
3. 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
第 34 题    问答题
4. 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第 35 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矿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面下分别为:24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时配备的部分劳动力和相应工伤保险缴纳的情况如下表:

劳动力配备表(部分)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劳动和保护法规,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噪声、通风等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1. 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第 36 题    问答题
2. 如果针对路面面层施工,指出表中劳动力配置哪些是不需要的(以编号表示即可)按相关法规要求,表中只为危险性较大的爆破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第 37 题    问答题
3. 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A、B、C的名称。
第 38 题    问答题
4. 明洞段路面面层摊铺后出现的裂缝通常称为哪种裂缝?
第 39 题    问答题
5. 除背景中所列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第 40 题    问答题

(三)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左线长3 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 +956;右线长4 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95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020 ~YK16 +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 +850 ~YK14+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

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 +872处,二衬距掌子面68m。

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 +859 ~YK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月20曰, YK14 +859 ~YK14 +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髙2 ~ 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 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車故,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

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人洞内开展塌方段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由于风机 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罹难。


1. 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
第 41 题    问答题
2. 列举施工单位可采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预测方法。
第 42 题    问答题
3. 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第 43 题    问答题
4. 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
第 44 题    问答题
5. 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亊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