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冶炼安全》真题

题目总数:28
总分数:102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带式输送机皮带跑偏是一种常见的设备故障。关于预防或处理皮带跑偏故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运行过程中应使用工具进行调整
B.
处理皮带跑偏故障应先停机
C.
应加装皮带防跑偏装置和报警装置
D.
处理故障时现场应有监护人
第 2 题    单选题
回转窑喷煤或物料配加使用的煤粉由立式磨煤机系统设备,存在燃烧爆炸风险,下列磨煤机和煤粉仓控制煤粉爆炸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A.
控制煤仓内的煤粉温度不应大于95℃
B.
检修煤粉喷吹设备时应配置铁制工具
C.
煤粉在煤仓中存放时间不应超过8h
D.
应定期向煤仓吹入新鲜空气
第 3 题    单选题
翻车机是焦化厂备煤车间常用的卸料设备。关于翻车机自动卸车作业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车辆未停到翻车机指定位置时严禁翻车
B.
翻车机正常作业时应采用中央控制台操作
C.
翻车机系统启动前不可进行手动单体试车
D.
翻车机转到90℃时,其红色信号灯熄灭前禁止清扫车底
第 4 题    单选题
某钢铁公司焦化厂现有2x50孔 TJL4350型复热式捣固型机焦炉及相应配套设施,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t。下列情形,焦炉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立即停止焦炉加热的是( )
A.
煤气鼓风机停止运转时
B.
加热煤气主管压力高于500Pa
C.
蓄热室、交换开闭器等处吸力小于5Pa
D.
换向设备发生故障或做气管道损坏,无法保证安全加热
第 5 题    单选题
矿槽是炼铁生产原料贮存的基础设施。下列矿槽内作业安全控制要求,错误的是(  )。
A.
作业前应与有关岗位人员取得联系,并索取操作牌
B.
现场配备低压安全强光照明,作业期间缓慢卸料
C.
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氧气检测仪
D.
现场设警示标志,并至少有一人监护
第 6 题    单选题
某大型钢铁企业炼轧厂有3座120t转炉,采取氧气顶吹工艺。下列关于转炉炼钢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在枪体内最大设计流速不应超过60m/s
B.
吹氧期间,氧枪出水温度低于规定值,应提枪停吹
C.
转炉吹炼时发现冷却水泄漏,应立即停吹、停水,并将转炉摇至安全位置
D.
停吹8h后的转炉,开始生产前应按新炉开炉的要求进行准备
第 7 题    单选题
电炉冶炼过程出现大沸腾预兆时,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生产安全事故,大沸腾预兆出现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立即停氧和炭并保证供电
B.
立即将电极降至最低位
C.
立即将除尘烟道调节阀全部打开
D.
视情况可以动炉子
第 8 题    单选题
某钢铁公司组织系列检修,在完成连铸机检修后准备恢复生产。关于连铸浇注作业前应检查确认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填塞引锭头与结晶器壁的缝隙
B.
检修后的结晶器可不进行水压试验
C.
引锭杆头送入结晶器时,正面不应有人
D.
设备处于良好待机状态,各介质参数符合要求
第 9 题    单选题
某钢铁公司冷轧作业部镀锌班职工发现涂敷辊辊面有异物,戴手套清擦运行中的辊面,导致其右手及右臂被卷入涂敷辊(橡胶辊)与拾料辊(钢辊)之间,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关于防范冷轧工序机械伤害事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更换张紧辊压辊时,解锁压缩空气阀门并插安全销
B.
在经常产生辊面压印张紧辊处,增设自动刮刀装置
C.
处理卡钢时必须停机,且将控制模式设置为“自动”
D.
张紧辊两侧设置安全防护网时,张紧辊压辊可不设置安全销
第 10 题    单选题
有色金属挤压生产过程是一种高压作业,若操作不当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下列防止挤压生产过程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控制要求,错误的是()。
A.
水压机开动前要确认回水阀门已经打开,否则不能开动设备
B.
开水压机时应先开高压阀门后开低压阀门,停车时顺序相反
C.
换水压机压挤筒、挤压轴前必须把低压罐中的压缩空气放空
D.
挤压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将头部伸向前机架或压型嘴处
第 11 题    单选题
煤气管道不停输开孔、封堵,避免了煤气管网停止运行对煤气用户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于煤气管道不停输开孔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开孔位置应选择在直管段上
B.
开孔前对加接管件进行试压,试验压力不超过管道运输压力的1.1倍
C.
开孔时,应先以电动方式开孔至预定尺寸后,再采用手动开孔
D.
旁通管道焊接后,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无质量问题即可投入使用
第 12 题    单选题
煤气中毒在冶金煤气事故中占比较高,极易引发群死群伤。关于煤气中毒事故预防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设备或管道检修时,应把设备或管道内的煤气吹扫置换干净
B.
新建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及管道,应进行强度或气密性试验
C.
单人在煤气区域工作,应携带便携式CO检测报警器
D.
煤气泄漏时应在危险区域外的上风侧监测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
第 13 题    单选题
某冶金企业炼钢厂转炉氧气调压室上游氧气过滤器及管道着火,造成设备严重损坏。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发现下列情形中存在事故隐患的是()
A.
氧气管道法兰连接处的金属跨接导线电阻为0.05Ω
B.
氧气过滤器的滤网为镍铜合金材质,网孔尺寸为0.20mm
C.
氧气管道连接为焊接连接
D.
氧气管道与乙炔管道共架敷设,氧气管道位于乙炔管道下方
第 14 题    单选题
某大型钢铁企业气体公司开展氧气充装间专项安全检查。下列氧气充装间管理和作业情形中,存在事故隐患的是( )。
A.
氧气充装间内排气泄压设施设在车间靠近地面位置
B.
控制氧气充装量小于气瓶的公称容积与充装系数的乘积
C.
设有氧气含量检测报警装置,与通风装置连锁,每2h启动一次
D.
充装过程发现气瓶有泄漏,采取带压紧固措施
第 15 题    单选题
为防范铝电解熔铸生产过程中入铝作业发生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应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下列入铝作业安全要求,错误的是()。
A.
捞渣作业使用的工器具应预热干燥
B.
不应向抬包内加入带水分,潮气的物品
C.
新砌的开口抬包使用前烘烤温度范围为150℃至260℃
D.
吊运装有铝水的抬包应与临近设备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
第 16 题    单选题
铝电解厂铸造车间铝包吊运过程中存在铝包坠落、倾翻风险。关于防范铝包坠落、倾翻安全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吊运重罐,起吊时应进行试重
B.
操作电动葫芦吊运铝包时,应点动进行
C.
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吊运线路
D.
吊运铝液时,应同时操作起升机构和行走机构
第 17 题    单选题
某铅冶炼厂采用火法冶炼工艺。安全生产月期间,该厂推进以“现场整洁干净”为主题的现场管理强化工作。关于现场管理强化工作的做法,错误的是( ) 。
A.
熔炼、熔铸车间场地设置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B.
每天用高压水枪冲洗各车间地坪,保持地面干净清洁
C.
烘干后的工件、吊具、夹具等实行定置管理,不随意摆放
D.
及时对熔炼、熔铸场地流槽进行检查、清理,保持流槽通畅
第 18 题    单选题
甲检修公司人员在乙钢铁公司热轧作业部渣沟内进行氧化铁皮清理作业时,被突然增大的水流冲走,造成4人死亡。关于防范此类事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应关闭冲水阀门并锁定、挂牌,在机组操作台上挂警示牌并落实联系确认制
B.
在落实清渣作业防冲走措施条件下,可以设专用清渣水管并落实联系确认制
C.
甲检修公司在取得清渣作业资质后,方可在乙钢铁公司指导下开展清渣作业
D.
在制定、落实现场安全措施条件下,甲公司、乙公司均可开展清渣作业
第 19 题    单选题
2013年12月22日0时15分,某钢铁公司炼铁厂浴室高炉煤气倒灌入浴室蒸汽管道,导致正在洗浴的员工煤气中毒。关于防范高炉煤气风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活用汽不应使用高炉工业蒸汽集汽包的蒸汽
B.
浴室不应设在风口平台和出铁场的下部
C.
较长时间工作环境中CO含量不应超过24ppm
D.
炼铁厂区内的仪器仪表室应设在厂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 20 题    单选题
目前,我国氧化铝生产企业广泛采用拜耳法生产工艺,其溶出工序主要使用管道化溶出装置。下列关于管道化溶出装置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管道化溶出装置各罐体和管道均应按照特种设备进行管理
B.
冷凝水自蒸发器、蒸汽缓冲器、新蒸汽总管应至少设置1个安全阀
C.
打开阀门异常时,可以用橡胶锤敲打,以免损坏阀门
D.
管道化溶出装置及蒸汽管道在启动时,应保留内部冷凝水,并逐步提温
第 26 题    问答题
Z氧化铝冶炼企业采用拜耳法生产工艺,基本流程主要由矿石破碎,原矿浆制备、溶出,溶出矿浆稀释,赤泥分离和沉降,晶种分解,母液蒸发,氢氧化铝焙烧等工序组成。原料和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煤气、过热蒸汽、氧化铝等。
氧化铝生产过程特点是工艺复杂、设备多、流程长,生产场所存在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氧化铝溶出要使用大量碱性溶液,存在较高的碱灼伤风险。生产过程中涉及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多,主要有蒸汽缓冲器、套管换热器、蒸发器、空压器、压缩空气储罐等。其中,溶出工序的套管换热器外管直径为630mm,工作温度为295℃,工作压力为6.3MPa,介质为氯酸钠溶液;内管直径为203mm,工作温度为295℃,工作压力为6.0MPa,介质为蒸汽。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易发生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并高速释放内在能量的物理爆炸。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矿浆槽、洗涤槽、液碱槽、沉降槽、分解槽、母液槽等槽体结构尺寸最大直径可达40m,高度超过20m,储存物料容量大,且为高温强碱性物料。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槽体内壁易结疤,影响正常生产,需定时停槽清理。晶种分解就是向过饱和的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晶种、降低温度,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使之分解、结晶析出氢氧化铝。晶种分解的分解槽高约20m,设有铯一137液位计,在进行清理检修作业时,放射源应入库保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分析溶出工序可能发生碱灼伤的主要原因。
 2.列出溶出工序套管换热器发生物理爆炸的主要危害。
 3.列出清理槽内壁结疤的安全防范要求。
 4.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简述分解槽液位计放射源管理要求。
第 27 题    问答题
目前,工业上空气分离的方法主要有深度冷冻法(也称低温法)、吸附法、膜分离法3种。其中,深度冷冻法应用最为广泛。其机理是先将空气通过压缩、膨胀进行降温,直至空气液化,然后根据氮、氧汽化温度(沸点)不同(在标准大气压下,氧的沸点为-183℃,氮的沸点为-195.8℃),利用氮相对于氧更容易汽化的特性,在精馏塔内让温度较高的蒸汽与温度较低的液体不断相互接触,低沸点组分氮较多蒸发,高沸点组分氧较多冷凝,使上升蒸汽中的氮含量不断提高,下流液体中的氧含量不断增大,从而实现氧、氮的分离。为达到保温效果,在低温储罐外筒与内筒之间要充填珠光砂。珠光砂具有导热率低、质量轻、不燃、流动性好、利于装填且装填后不易存在死角的特性。
2009年10月下旬,某钢铁集团H气体公司组织对1号制氧机组空分塔进行检修,Q专业检修公司负责辅助检修及现场清理工作。2009年10月28日15时32分,在对1号制氧机组空分塔进行检修时,大量的珠光砂突然从塔底入孔处喷出,导致现场正在施工作业的Q公司多人被掩埋。经送医院抢救,11人死亡,18人受伤。
经对该起事故调查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现场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空分塔底侧2号、3号检修入孔板被Q公司现场作业人员违章取下,珠光砂瞬时大量喷出,现场作业人员被掩埋,造成该起群死群伤事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确定该起事故的性质、事故类别和事故等级。
 2.简述该起事故向属地安全监管部门上报的主体单位及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3.分析空分冷箱检修排泄珠光砂时发生喷砂事故的主要原因。
 4.列出珠光砂作业的安全防范要求。
第 28 题    问答题
N钢铁公司燃气厂负责全公司煤气的净化、储存和输配,设有一座最大容积为10×104m3的稀油密封高炉煤气柜(工作压力为10.0kPa,工作温度为35℃)。当地大气压力为101.2kPa,高炉煤气密度按1.3kg/m3计(温度0℃,压力101.3kPa)。S公司与燃气厂签订了煤气管网维护合同。E公司与燃气厂签订了煤气柜防腐刷漆合同。
2016年7月2日,S公司3人在煤气柜的煤气管网旁进行焊接作业,E公司安排4人在煤气柜顶部进行防腐刷漆作业。9时3分,煤气柜紧急放散阀突然打开,大量高炉煤气从紧急放散管冒出,通过监控视频发现柜顶刷漆人员相继晕倒。接到事故报告后,厂部立即组织操作人员排查原因,关闭紧急放散阀。同时,组织煤气防护站抢救柜顶中毒人员。由于对紧急放散阀上、下限设定参数不熟悉,延误了放散阀关闭时间,直至10时5分放散阀才被关闭。因放散时间长,天气因素不利于煤气扩散,组织疏散附近岗位人员不及时,造成E公司刷漆人员1人重伤,3人轻伤,附近5名岗位人员轻度煤气中毒。
经分析验证,紧急放散阀异常打开,是由于电焊作业使用50kV·A的大功率焊机,违规把地线直接搭在煤气管网的钢制支架上,焊接时产生的强电磁干扰信号通过煤气管网进入煤气柜压力检测元件信号源内,致使检测信号失真,紧急放散阀误开。经检查,计算机输入检测信号电缆为非屏蔽电缆,控制系统软件未对输入信号设置滤波保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针对本起事故提出整改措施。
 3.简述N公司燃气厂对S公司和E公司的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4.通过计算,判定该煤气柜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列出本次焊接作业应采取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