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课程
题库
公开课
资讯
登录
首页
试卷
第一章 教育基础 - 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章 教育基础 - 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题目总数:45
总分数:199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称为( )。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活动课程
第 2 题
单选题
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是( )。
A.
学生
B.
教师
C.
教材
D.
知识
第 3 题
单选题
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凯洛夫
D.
洛克
第 4 题
单选题
关于新课改的几大“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改变“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关联的知识
B.
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C.
不同功能与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
D.
课程评价方面在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第 5 题
单选题
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B.
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
C.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D.
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
第 6 题
单选题
新课程倡导( )的课程评价。
A.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B.
立足学生,促进成长
C.
重视过程,促进发展
D.
立足过程,促进改革
第 7 题
单选题
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是( )。
A.
满足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第 8 题
单选题
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学者是( )。
A.
杰克逊
B.
博比特
C.
泰勒
D.
杜威
第 9 题
单选题
北京某小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民族体育课”属于( )。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隐性课程
第 10 题
单选题
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 )。
A.
课程结构有可度量性
B.
课程结构有可转化性
C.
课程结构有客观性
D.
课程结构有时代性
第 11 题
单选题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第 12 题
单选题
( )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A.
选修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显性课程
D.
活动课程
第 13 题
单选题
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 )。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学科课程
D.
实验课程
第 14 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
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
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即教科书)
D.
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第 15 题
单选题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 )。
A.
康德
B.
涂尔干
C.
斯宾塞
D.
泰勒
第 16 题
单选题
新课程规定,小学阶段的课程以( )为主。
A.
核心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D.
分科课程
第 17 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有( )。
A.
科技馆
B.
博物馆
C.
乡土资源
D.
教学过程
第 18 题
单选题
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
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
国家课程
D.
学科课程
第 19 题
单选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
A.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
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第 20 题
单选题
不属于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是( )。
A.
关联课程
B.
融合课程
C.
广域课程
D.
活动课程
第 21 题
单选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课、《艺术》课,属于( )。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通识课程
第 22 题
单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了其( )特点。
A.
生成性
B.
开放性
C.
实践性
D.
自主性
第 23 题
单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 )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A.
二级课程
B.
一级课程
C.
三级课程
D.
国家课程
第 24 题
单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
A.
选修课程
B.
必修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
第 25 题
单选题
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几部分。
A.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B.
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C.
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D.
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第 26 题
单选题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 )。
A.
实践性
B.
开放性
C.
自主性
D.
生成性
第 27 题
单选题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的体系必须包括( )。
A.
一般性发展目标
B.
学科学习目标
C.
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
情感目标
第 28 题
单选题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第 29 题
单选题
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
A.
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B.
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
C.
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D.
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第 30 题
单选题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参考资料
第 31 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
A.
信息技术教育
B.
德育
C.
研究性学习
D.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第 32 题
单选题
小学课程应注重内容的现代化,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为主。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分科综合相结合
D.
实践课程
第 33 题
单选题
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
为谁教
B.
怎样教
C.
教什么
D.
教给谁
第 34 题
单选题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
B.
学校课程
C.
地方课程
D.
拓展课程
第 35 题
单选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技能型课程
第 36 题
单选题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
A.
手工劳动
B.
劳动与技术教育
C.
基地活动与家务劳动
D.
课外实践活动
第 37 题
单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A.
学校
B.
家庭
C.
社会
D.
个人
第 38 题
单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等阶段。
A.
活动总结
B.
活动展示
C.
活动拓展
D.
活动引导
第 39 题
问答题
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查看答案
第 40 题
问答题
简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第 41 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第 42 题
问答题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材观。
查看答案
第 43 题
问答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查看答案
第 44 题
问答题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查看答案
第 45 题
问答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
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问题:
(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
(2)阐述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