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 - 二十五 香市

题目总数:8
总分数:77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下面属于茅盾创作的三部曲系列小说的是( )
A.
《爱情三部曲》
B.
《蚀》三部曲
C.
《迎春花》
D.
《激流三部曲》
第 2 题    单选题
下面不是茅盾的著名短篇小说集的是 ( )
A.
《春蚕》
B.
《沉落集》
C.
《泡沫》
D.
《烟云集》
第 3 题    单选题
茅盾的《香市》一文选自他著名的散文集( )
A.
《闲书》
B.
《速写与随笔》
C.
《话匣子》
D.
《印象·感想·回忆》
第 4 题    单选题
下面不是茅盾的著名散文作品的是 ( )
A.
《白杨礼赞》
B.
《故都的秋》
C.
《风景谈》
D.
《香市》
第 5 题    单选题
茅盾的《香市》是一篇( )
A.
记事散文
B.
抒情散文
C.
写景的散文
D.
回忆性的抒情散文
第 6 题    问答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1)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 7 题    问答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1)这段文字记叙了什么内容?
(2)这段文字描写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3)请解释“公安分局”“蚕种改良所”的暗示意义。在这段文字中,社庙被瓜分的寓意是什么?
第 8 题    问答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1)作者在描述重兴“香市”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2)在重兴“香市”后,“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什么问题?
(3)文章的结尾部分描述镇上小商人想借重兴“香市”来榨取农民干瘪的袋里的钱,最后计划落空。这一结尾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