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临考提分卷二

题目总数:31
总分数:35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这句话体现了(  )的观点。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教师中心论
第 2 题    单选题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第 3 题    单选题
英语教师胡老师上课时,学生琳琳指出胡老师某处讲解有误,但实际上胡老师的讲解是对的。胡老师的做法恰当的是(  )
A.
不搭理琳琳
B.
肯定琳琳勇于指出老师错误的行为,并跟琳琳解释为什么没有错
C.
批评琳琳没有认真听讲,胡乱指出错误
D.
直接告诉琳琳,老师是对的
第 4 题    单选题
教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框住,压抑了学生创造的天性。这违背了学生(  )的本质属性。
A.
依赖性
B.
生成性
C.
独立性
D.
整体性
第 5 题    单选题
某学校一年级语文教师邓老师发现所教学生错别字偏多,于是他在识字教学中尝试运用字理教学法,之后他设计申报“低年级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心理机制与对策研究”课题。就课题产生而言,邓老师设计的课题来源于(  )
A.
文献的梳理
B.
教育改革的实践
C.
各级课题指南
D.
他人课题的启示
第 6 题    单选题
学生通过对各种各样不同的鸟进行分析与比较,最后得出鸟的本质属性是“有羽毛”。这种思维过程主要是(  )
A.
分析
B.
比较
C.
抽象
D.
概括
第 7 题    单选题
旅游本是一项对人们很有吸引力的活动,但人们常常害怕耗费时间、精力和钱财而不愿意去。这时人们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第 8 题    单选题
在某测验中,要求学生在3分钟之内尽可能多地说出“砖”的多种用途,这主要是测量学生的(  )
A.
灵活性
B.
独特性
C.
流畅性
D.
深刻性
第 9 题    单选题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
A.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B.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C.
知识的灌输对象
D.
知识的存储器
第 10 题    单选题
小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积极向老师请教。该学生运用的是资源管理策略中的(  )
A.
时间管理策略
B.
环境管理策略
C.
努力管理策略
D.
学业求助策略
第 11 题    单选题
牛奶、豆类、豆制品、海产品等是(  )的主要食物来源。
A.
B.
C.
D.
第 12 题    单选题
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开展组织活动,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
A.
组织性
B.
自主性
C.
趣味性
D.
创造性
第 13 题    单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学习(  )来认识客观世界。
A.
间接经验
B.
直接经验
C.
生活经验
D.
生产经验
第 14 题    单选题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
孔子
B.
墨翟
C.
董仲舒
D.
朱熹
第 15 题    单选题
依据指导思想的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归并为两类,即(  )
A.
讲授式和直观式
B.
启发式和注入式
C.
情感陶冶式和直观式
D.
讲授式和练习式
第 16 题    单选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
安全需要
B.
尊重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 17 题    单选题
下列因素中,属于成败归因理论中的稳定因素的是(  )
A.
能力
B.
努力程度
C.
心境
D.
运气
第 18 题    单选题
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
B.
C.
一样
D.
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第 19 题    单选题
教师想要了解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结果性评价
第 20 题    单选题
“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
巩固性
B.
启发性
C.
因材施教
D.
循序渐进
第 21 题    问答题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第 22 题    问答题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 23 题    问答题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以及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 24 题    问答题
材料:
王老师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工作热情,积极上进,想尽快获得同事和学生们的认可。王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学中多以创新、发散和生动有趣的内容为主,鼓励学生发言和小组讨论,丰富学生的听课形式,尽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王老师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王老师的同事反映,这样的课堂形式很新颖,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王老师还是缺乏一些实际教学经验。也有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孩子特别喜欢上王老师的课,作为家长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但是成绩没有提高,不免有些担心。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王老师的教学观。
第 25 题    问答题
材料:
孙老师在二(1)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设计了两项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
(1)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明天上课时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问题: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
(2)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
第 26 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手做做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谈谈应该如何开展识字、写字教学。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第 27 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分析小学除法的运算法则。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新授课部分的教学环节。
第 28 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本课重点句式的突破策略。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种练习方式。
第 29 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若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0分)
第 30 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向左前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肩,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上方继续加速前行。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请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二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 31 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怎样进行黑白图形的组合和排列?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简单的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