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理念 - 第二节 儿童观

题目总数:28
总分数:28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  )
A.
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B.
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
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D.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第 2 题    单选题
在幼儿的个体发展中,(  )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A.
生命的健康存在
B.
良好的个性品质
C.
积极向上的精神
D.
开发幼儿智力
第 3 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育人为本儿童观的范畴?(  )
A.
教师要培养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B.
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C.
教师要尊重幼儿.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D.
视幼儿为被动的客体、管辖的对象、装知识的容器
第 4 题    单选题
小玲是一个很有艺术天分的姑娘,钢琴、舞蹈、唱歌都非常地出众,也经常获奖。于是小玲自负,认为自己就不用学习枯燥的文化知识了。她的班主任赵老师也偏爱她,因此对于小玲上课的不认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赵老师的做法(  )。
A.
不合理,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B.
合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C.
不合理.应该让学生在各个领域平均发展
D.
合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 5 题    单选题
大班的少宇聪明伶俐,他的妈妈帮少宇报了奥数班。可是学了几节课,少宇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老师告诉少宇的妈妈说:“一般的孩子到小学五六年级才开始学奥数。虽然少宇很聪明,但过早学习奥数,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本身也是个思想负担。”这说明老师能够关注到(  )。
A.
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
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
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D.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第 6 题    单选题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
科学发展观
B.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
“三个代表”思想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
第 7 题    单选题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
A.
好奇心和创造力
B.
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C.
对规律性的初步认知
D.
对科学神奇的兴趣
第 8 题    单选题
幼儿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幼儿具有()。
A.
依赖性
B.
向师性
C.
背师性
D.
示范性
第 9 题    单选题
“育人为本”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以()为本。
A.
社会需求
B.
教师
C.
幼儿
D.
家长
第 10 题    单选题
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第 11 题    单选题
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
稳定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第 12 题    单选题
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遵循先具体后抽象的规律,这反映儿童发展的()。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体差异性
第 13 题    单选题
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这就是()的表现。
A.
关爱学生
B.
全面发展
C.
大众教育
D.
个性化教学
第 14 题    单选题
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 )
A.
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
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
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
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第 15 题    单选题
教师和儿童是否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儿童,即( )
A.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B.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
C.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D.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
第 16 题    单选题
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儿童的( )
A.
个性差异 
B.
兴趣爱好
C.
原有知识 
D.
可塑造性
第 17 题    单选题
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中遵循“三个允许”的原则:允许犯错,允许改错,允许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 )
A.
学生是独特的人 
B.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C.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第 18 题    单选题
不同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而同一阶段的幼儿又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育教育过程中做到( )
A.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B.
依循规律,尊重差异
C.
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D.
自主探索,适应社会
第 19 题    单选题
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A.
独立自主性原则
B.
发展适宜性原则
C.
保教结合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第 20 题    单选题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第 21 题    问答题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根据相关教育知识,谈谈你对小雷转变的原因的认识。
第 22 题    问答题
材料:
小文是一位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但幼儿园大部分的老师都知道他,因为他是有名的“捣蛋鬼”,与班上的同学关系极其不好,经常欺侮“弱小”的同学。他对学习极为反感。郭老师知道他并不笨。本质上还是好的,于是经常找他聊天。郭老师根据他每天来幼儿园的时间比较早的特点。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让他协助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分发早饭。
从此以后,小文每天都来得特别早,做事情也变得井井有条,班上的同学开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他,使小文不断地在进步。
问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郭老师的行为。(14分)
第 23 题    问答题
材料:
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宋明性格活泼好动,经常与其他小朋友打闹,有时还和小朋友争吵打架。一次宋明又和小朋友打架,陈老师在全班面前严厉地批评了宋明,并说:“宋明你就这样做吧,早晚有一天你和你爸爸一样也进监狱。”以后同学们都知道了宋明父亲在监狱服刑的情况,还编唱歌谣,童言无忌地在课间传唱。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儿……宋明母亲知道情况后,找幼儿园领导反映情况.但宋明依然每天蔫头耷脑闷闷不乐的,宋明母亲不得不将宋明转到其他幼儿园了。
问题:
运用儿童观的知识,评价陈老师的行为。(14分)
第 24 题    问答题
材料:
张老师带着孩子做“老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孩子对张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得不一样!”张老师说:“好。”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好多小朋友跟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张老师说:“好。”
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她想到了他们做了很多平时没有的动作。张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发展了。
问题:从儿童观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25 题    问答题
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世。
结合材料论述在实际教育中应如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第 26 题    问答题
有人认为,幼儿园全面发展意味着幼儿个体在德智体关等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地发展,所以幼儿园要办各种“兴趣班”,对所有幼儿进行拼音、识字、音乐、体育、美术等培训,在这些方面都要达到较高的统一的水平。
请运用相关的教育观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第 27 题    问答题
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梦想画出来。等大家都画完后,老师指着墙角的那一片区域说:下面我们请最可爱乖巧的女生展示一下她的作品。这时,坐在墙角的一个学生站起来,刚要举起自己的作品时,老师说:“青青,老师说的不是你,应该是小文同学最可爱乖巧。”老师说完后,青青忍住要掉下的眼泪,看了一下四周的同学,怯怯地坐了回去。
请运用儿童观评析该教师的行为。
第 28 题    单选题
郑老师在教小朋友画完蚂蚁之后.小朋友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蚂蚁吃什么?蚂蚁怎样过冬?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郑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鼓励幼儿在户外观察蚂蚁。关于郑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看到了幼儿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B.
看到了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C.
看到了幼儿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
看到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