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课程
题库
公开课
资讯
登录
首页
试卷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题目总数:15
总分数:15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货币政策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
B.
银行是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并直接参加GDP的分配
C.
银行并不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分配的基础上进行货币资金的再分配
D.
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体确定,财政收支的规模也大体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单位和个人的投资需求也会大体确定
第 2 题
单选题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需求调节的作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财政在个人消费中起决定作用
B.
银行直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与扩大
C.
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结构,确保其合理化
D.
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促成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的形成
第 3 题
单选题
当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时,应采用( )。
A.
“双紧”政策
B.
“双松”政策
C.
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第 4 题
单选题
2005年,中央决定实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 )。
A.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B.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C.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D.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第 5 题
单选题
从2011年开始,我国实行( )。
A.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B.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C.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D.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第 6 题
单选题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最为灵活、最为有效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是( )。
A.
公开市场业务
B.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贴现率政策
D.
再贷款
第 7 题
单选题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时滞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比货币政策的短
B.
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与货币政策的一样长
C.
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比货币政策的短
D.
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优于货币政策
第 8 题
多选题
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 )。
A.
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B.
商业银行的存款能力
C.
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
D.
社会货币供应量
E.
社会货币流通量
确定
第 9 题
多选题
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产生的影响有( )。
A.
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加大
B.
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减小
C.
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D.
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E.
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升
确定
第 10 题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信用控制的有( )。
A.
对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的最高限额
B.
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C.
对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规定首次付款的最高限额
D.
对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规定分摊还款的最低限额
E.
规定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确定
第 11 题
多选题
关于中央银行的间接信用指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B.
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权威与声望
C.
中央银行通过口头或书面通知的方式来执行
D.
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执行
E.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干预是强制性的
确定
第 12 题
多选题
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采取的措施有( )。
A.
增发国债
B.
扩大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C.
增加政府支出
D.
增加税收收入
E.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
确定
第 13 题
多选题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包括( )。
A.
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B.
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
C.
放松金融监管,增加金融机构的自主性
D.
改善金融调控
E.
加强对大企业的信贷控制
确定
第 14 题
多选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一性表现在( )。
A.
二者的调控目标一致
B.
二者都是供需管理政策
C.
从经济运行的统一性来看,财政、信贷与货币发行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D.
二者都是宏观经济调控措施
E.
如果两个政策目标不统一协调,必然造成政策效应的相悖
确定
第 15 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大政策的调控目标是统一的,都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B.
两大政策都是需求管理政策
C.
从效果时滞上看,货币政策一般要优于财政政策
D.
从执行时滞上看,货币政策一般要比财政政策长
E.
两大政策的调控,都会引起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变化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