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

题目总数:22
总分数:22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古代中国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  )。
A.
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
B.
教师的责任之大
C.
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D.
教师的权利之大
第 2 题    单选题
一位高中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明和小强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是(  )。
A.
马上制止,让两位同学到班主任办公室解决
B.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
批评训斥学生
D.
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第 3 题    单选题
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露出羞涩的神情
B.
严厉地批评他们
C.
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
不予理睬,开始上课
第 4 题    单选题
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  )。
A.
表美
B.
道美
C.
风格美
D.
形体美
第 5 题    单选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去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
A.
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
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
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
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第 6 题    单选题
王老师与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解决同学成绩和纪律问题时,王老师很重视其他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的意见,这种做法(  )。
A.
正确,是一种良好的师师互动关系
B.
正确,有利于处理好师生关系
C.
错误,王老师这样做缺乏主见
D.
错误,教师间缺乏竞争意识,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第 7 题    单选题
“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属于(  )。
A.
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却变成了“斥责”
B.
沟通本意是“指导”却变成了“命令”
C.
沟通本意是“提醒”却变成了“批评”
D.
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状态”却变成了“催促”
第 8 题    单选题
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是(  )。
A.
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
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
将“调皮捣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
让家长到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体罚学生
第 9 题    单选题
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
A.
团结协作
B.
爱岗敬业
C.
为人师表
D.
严谨治学
第 10 题    单选题
“坚持真理,奖罚分明”体现了教师的(  )。
A.
职业良心
B.
公正意识
C.
教育义务
D.
专业荣誉
第 11 题    单选题
万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学校有名的严厉教师。一天,由于小夏上课捣乱,而且拒绝认错并与万老师发生冲突,万老师情急之下打了小夏同学一巴掌。小夏的母亲第二天来学校找万老师。万老师最合适的做法是( )
A.
跟家长说自己是为了教育小夏同学,拒绝道歉
B.
与家长辩论,同时建议家长把小夏同学领回家
C.
对家长不予理睬,认为家长不理解教师的辛苦
D.
首先道歉,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教育小夏同学
第 12 题    单选题
语文课上,每当讲到一些文人墨客、科学家的故事时,刘老师总是阐述这些科学家是如何热爱祖国、积极探索、献身事业的,这表明刘老师做到了()。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终身学习
D.
教书育人
第 13 题    单选题
张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还在生活上悉心照顾。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
依法执教
B.
爱岗敬业
C.
热爱学生
D.
廉洁从教
第 14 题    单选题
新入职的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晓明迟到一分钟,张老师不问原因就不准晓明坐回座位,站在教室后听课一上午。关于张老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B.
关注学生的纪律养成
C.
严格恪守教师职责
D.
不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
第 15 题    单选题
“教师服装要表达的信息是尊严而不是刻板,是美丽而不是妖艳,是自信而不是寒碜,是高雅而不是富贵,是大方而不是怪异。”这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的要求。
A.
爱岗敬业
B.
为人师表
C.
关爱学生
D.
教书育人
第 16 题    单选题
教师王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进行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
A.
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
B.
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教学更容易与学生沟通
C.
不合法,教师授课应该使用普通话
D.
不合法,违反教师应当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定
第 17 题    单选题
学科组长匡老师从教30年,每逢他们组有新入职的老师。匡老师都会把自己的教案直接提供给他们,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并坚持推门听课。匡老师的做法()。
A.
有利于与同事搞好关系
B.
有利于教师质量的提升
C.
不利于新晋教师的成长
D.
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 18 题    问答题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第 19 题    问答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中,曾提出如下忠告: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结合所给材料,论述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教师个性品质的特殊要求。
第 20 题    问答题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师的美德。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谈谈你对“师爱”的认识。
第 21 题    问答题
张某是某校的一位数学实习老师,他上课呆板,且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学生回答不好课堂提问,他就会骂人。有一次期中考试,全班同学的成绩都不太理想,总成绩落后于其他班级,张老师很生气,他在课堂上按照成绩排名,从后往前,一个挨一个,每人5~10分钟,进行“心灵烙印”的训话活动,此活动进行了2到3节课,直到班主任刘老师予以阻止才停止。不过此活动给班上的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致班里的数学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大家都“谈张老师就色变”。
张老师的做法错在哪里?
第 22 题    问答题
我在单位工作很有成就感,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不怕见父母,不怕见邻居,不怕见同事和领导,但是就怕见我孩子的四年级老师,都怪我的儿子不争气,使我也总是挨这位老师的训。
我儿子爱说爱动,在课堂上时常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因此我被这位教师在电话里或当面训了两三次“你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连个孩子都管不好!”“孩子的毛病都是你们大人惯的,就你们这样的家长实在太多了!”“不怎么样的家长,孩子都是这个样,瞎逞能”等。有一次,儿子因同学给他起外号,把一个学生的鼻子打出了血,我在老师电话的严厉催促下来到学校。当着一些老师的面,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看你把你儿子教育的,都反了天了! ”“这么点儿的孩子都管不好,你也太无能了吧?这还用我教你吗……”她训人的时候,神态颇为自豪,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心里对她已反感至极。要不是我儿子在她的手底下,我非要和她好好理论一番不可。
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