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生指导 -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题目总数:68
总分数:178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青少年在童年期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青年期以抽象思维为主,这体现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特点。
A.
不均衡性
B.
阶段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
第 2 题    单选题
在一定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到几种不同的活动上,或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都属于注意的( )。
A.
稳定
B.
分配
C.
选择
D.
分数
第 3 题    单选题
被称为心理活动警卫的是( )。
A.
意识
B.
思维
C.
知觉
D.
注意
第 4 题    单选题
人们在重大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体验称为( )。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感情
第 5 题    单选题
心理学具有(  )。
A.
只有社会属性,没有自然属性
B.
只具有社会属性
C.
只具有自然属性
D.
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第 6 题    单选题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A.
情绪
B.
气质
C.
兴趣
D.
思维
第 7 题    单选题
人的喜、怒、哀、惧属于(  )。
A.
心理特征
B.
心理过程
C.
认知过程
D.
个性心理
第 8 题    单选题
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  )是视觉中枢。
A.
额叶
B.
顶叶
C.
颞叶
D.
枕叶
第 9 题    单选题
二年级(2)班的学生特别喜欢王老师,都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因为王老师说话声音很好听,不管她说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好的。这种现象称为(  )。
A.
投射效应
B.
晕轮效应
C.
皮格马利翁效应
D.
首因效应
第 10 题    单选题
“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  )功能。
A.
感染
B.
调节
C.
替代
D.
信号
第 11 题    单选题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  )更为稳定。
A.
兴趣
B.
价值观
C.
气质
D.
性格
第 12 题    单选题
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
A.
提取失败说
B.
消退说
C.
动机说
D.
同化说
第 13 题    单选题
人的外部感觉主要包括(  )种。
A.
B.
C.
D.
第 14 题    单选题
看见一个苹果,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
感觉
B.
视觉
C.
色觉
D.
知觉
第 15 题    单选题
好奇心和成就感属于情感中的(  )。
A.
美感
B.
道德感
C.
理智感
D.
荣誉感
第 16 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  )。
A.
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
B.
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为“枣树”
C.
人们通过有关秦朝的历史资料和兵马俑等文物,回顾秦始皇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
D.
内科医生之所以能诊断出人们的内脏疾病,是因为医生掌握了系统的医学诊断理论
第 17 题    单选题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特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A.
稳定性
B.
独特性
C.
整合性
D.
功能性
第 18 题    单选题
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  )。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起伏
D.
注意的指向性
第 19 题    单选题
一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第 20 题    单选题
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
A.
巴甫洛夫
B.
艾宾浩斯
C.
奥苏伯尔
D.
弗洛伊德
第 21 题    单选题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
感知
B.
记忆
C.
注意
D.
思维
第 22 题    单选题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  )。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自豪感
第 23 题    单选题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
A.
嗅觉适应的结果 
B.
嗅觉对比的结果
C.
嗅觉补偿的结果
D.
嗅觉统合的结果
第 24 题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
A.
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
B.
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第 25 题    单选题
智力是由多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构成的心理结构系统,以(  )为核心。
A.
注意力 
B.
观察力
C.
记忆力
D.
思维力
第 26 题    单选题
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标准化
D.
区分度
第 27 题    单选题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
A.
感知、记忆和思维
B.
情绪、思维和意志
C.
动机、需要和兴趣
D.
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 28 题    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  )。
A.
识记、保持和遗忘
B.
识记、再认和回忆
C.
识记、保持和联想
D.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第 29 题    单选题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属于(  )。
A.
激情
B.
应激
C.
心境
D.
热情
第 30 题    单选题
“月明星稀”这是(  )现象。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效
D.
继时对比
第 31 题    单选题
进退维谷,这是(  )冲突。
A.
双避
B.
趋避
C.
双趋
D.
多重趋避
第 32 题    单选题
储存容量大,但是时间较短的记忆属于(  )。
A.
短时记忆
B.
工作记忆
C.
瞬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第 33 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活动,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映的能力叫创造能力
B.
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C.
由后天学习和经验决定,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的是流体能力
D.
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特殊能力
第 34 题    单选题
苏东坡与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后来苏东坡对妹妹提起此事,苏小妹说:“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这故事反映的是心理学中的(  )。
A.
刻板效应
B.
投射效应
C.
晕轮效应
D.
近因效应
第 35 题    单选题
(  )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A.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
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D.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第 36 题    单选题
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这体现的是(  )。
A.
个性心理倾向性
B.
心理过程
C.
认知过程
D.
个性心理特征
第 37 题    单选题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
视野
B.
视敏度
C.
视角
D.
明适应
第 38 题    单选题
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A.
诱导运动
B.
动景运动
C.
运动后效
D.
自主运动
第 39 题    单选题
多血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  )。
A.
强、不平衡
B.
强、平衡、灵活
C.
弱、不平衡
D.
强、平衡、不灵活
第 40 题    单选题
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的强、平衡而不灵活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  )。
A.
安静型
B.
不可遏制型
C.
活泼型
D.
弱型
第 41 题    单选题
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  )。
A.
自主运动
B.
诱导运动
C.
动景运动
D.
运动后效
第 42 题    单选题
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运动觉属于(  )。
A.
近距离感觉
B.
远距离感觉
C.
外部感觉
D.
内部感觉
第 43 题    单选题
实验证明:学习程度达到(  )时,记忆效果最佳。
A.
50%
B.
100%
C.
150%
D.
200%
第 44 题    单选题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
形象记忆
B.
情景记忆
C.
感觉记忆
D.
符号记忆
第 45 题    单选题
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个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来突出“有羽毛”这个本质特征。这是用了(  )。
A.
变式
B.
范畴
C.
命题
D.
推理
第 46 题    单选题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编码方式是(  )。
A.
概念体系
B.
语义
C.
图像和声像
D.
图式
第 47 题    单选题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
及时复习
B.
深度加工
C.
过度学习
D.
组块化编码
第 48 题    单选题
适合于解释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遗忘理论是(  )。
A.
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干扰说
D.
同化说
第 49 题    单选题
(  )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整合
C.
操作熟练
D.
操作模仿
第 50 题    单选题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  )。
A.
正加速
B.
负加速
C.
不变
D.
减速
第 51 题    单选题
物理课上,老师制作了flash 来展示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所受到的力。这种教学方式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  )。
A.
差异律
B.
活动律
C.
组合律
D.
强度律
第 52 题    单选题
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第 53 题    单选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
直觉思维
B.
发散思维
C.
动作思维
D.
集中思维
第 54 题    单选题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个性的( )特征。
A.
整体性
B.
独特性
C.
可塑性
D.
社会性
第 55 题    单选题
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 )。
A.
范围
B.
稳定性
C.
分配
D.
转移
第 56 题    单选题
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
A.
感觉的对比
B.
感觉的适应
C.
感觉的相互作用
D.
感觉的后效
第 57 题    单选题
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
A.
注意分配
B.
注意广度
C.
注意分散
D.
注意转移
第 58 题    单选题
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少了( )。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
自然消退
第 59 题    单选题
“山笑水笑人欢笑”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
A.
应激
B.
心境
C.
激情
D.
高兴
第 60 题    单选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第 61 题    单选题
小红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爱好广泛。这是在形容兴趣的( )。
A.
稳定性
B.
效能性
C.
倾向性
D.
广阔性
第 62 题    单选题
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A.
激发学习兴趣
B.
引起有意注意
C.
丰富学生想象
D.
突出概念本质
第 63 题    单选题
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
A.
空想
B.
创造性想象
C.
再造性想象
D.
批判性想象
第 64 题    问答题
简述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第 65 题    问答题
简述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的区别。
第 66 题    问答题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第 67 题    问答题
学生的智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 68 题    问答题
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嘲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请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则历史故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