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理念 - 第二节 学生观

题目总数:27
总分数:27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李老师工作很认真,仔细学习了新课程大纲,由于学校说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讨论,课堂气氛好,同学们上他的课都很开心。但是在旁听课的老师说李老师上课缺乏语文味,没有效果。李老师的课堂中不存在的问题是(  )。
A.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
备课不充分
C.
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D.
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第 2 题    单选题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  )。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技术教育
第 3 题    单选题
(  )的教育思想是当今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想,它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智慧、潜能的信任,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和追求。
A.
以人为本
B.
终身教育
C.
人的全面发展
D.
素质教育
第 4 题    单选题
特级教师宁渴彬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三个允许”的原则:允许犯错,允许改错,允许提出不同意见。
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  )。
A.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
学生是独特的人
C.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D.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第 5 题    单选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学生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富有想象力,又富有艺术性的答案却被老师判为零分。该老师的做法忽视的是( )。
A.
学生的独立性
B.
学生的创造性
C.
学生的完整性
D.
学生的发展性
第 6 题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是(  )。
A.
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计划
B.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C.
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教学宗旨
D.
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过程
第 7 题    单选题
现代学生观坚持( )
A.
以人为本
B.
以教材为本
C.
以课堂教学为本
D.
以教师为本
第 8 题    单选题
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
A.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B.
我国基本国情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教育内在规律
第 9 题    单选题
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小学阶段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B.
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C.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目的
第 10 题    单选题
初中老师张老师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任人随意描绘或捏塑。学生的头脑是一个“容器”,可以任意进行填塞。张老师这一观点主要违背了学生观中的()。
A.
学生身心发展是具有规律的
B.
学生是学习主体
C.
学生是责权主体
D.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第 11 题    单选题
小安多次在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获得冠军,但他不喜欢学习文化课,陈老师找他谈话:“有特长固然好,但没有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将来很难在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陈老师的做法()。
A.
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发展特长
B.
不合理,违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C.
合理,学生必须在各个学科领域平均发展
D.
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 12 题    单选题
初三(1)班的班主任黄老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所提的问题总是耐心地解答,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问的问题却总是糊弄了事。日常生活中也总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多加照顾,认为这些学生以后才是有“大出息”的人。黄老师的做法忽略的是()。
A.
学生的完整性
B.
学生的个体性
C.
学生的独立性
D.
学生的发展性
第 13 题    单选题
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就是指(  )。
A.
以中学生的兴趣为本
B.
以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本
C.
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D.
以中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
第 14 题    单选题
“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体差异性
第 15 题    单选题
刘老师正在上课,学生路路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解中的错误。刘老师板着脸说:“路路,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刘老师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B.
漠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C.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D.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 16 题    单选题
高一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这说明王老师关注()。
A.
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
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
学生发展的平衡性
D.
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第 17 题    单选题
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赵老师的做法()。
A.
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B.
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
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D.
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
第 18 题    单选题
实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基本前提是()。
A.
学校的环境创设
B.
教师的主导作用
C.
家长的积极配合
D.
学生的能动活动
第 19 题    单选题
当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时,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这启示教师应该()。
A.
维护学生权益,为人师表
B.
言行举止文明,知荣明耻
C.
了解学生特点,因势利导
D.
公正对待学生,廉洁从教
第 20 题    问答题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四位班主任在班上的总结如下: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 21 题    问答题
有一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不过,这个同学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惊人,在校运动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跑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欢画画,象棋也走得很棒。
针对他的问题,班主任张老师曾多次教育过他,但仍不见好转,他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于班里同学见到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张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请你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育行为。
第 22 题    问答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 23 题    问答题
早读铃声响了,八年级一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了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10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同学都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第 24 题    问答题
材料:
初二(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数学却很差,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
刚接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状况之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消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与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通的地方,指导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上。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地提高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引导她逐步体验、渐入佳境。
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设计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对于王红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张老师和王红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25 题    问答题
材料:
数学课上,开始上课时老师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因式分解,鉴于这部分内容比较难,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部分内容。”
“我不同意!”一个调皮的同学突然回答。
“为什么?”老师问道。
“这部分知识虽然比较难,但是我们在课外辅导班都学习过了。而且上节课您已经讲了一些关于新课的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一点,昨天晚上您也让我们预习了,我们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就足够了”。
老师听完这位同学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大家有谁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一致举起了手。
于是这位老师说:“很好!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今天我们就用一节课来学习因式分解。”课堂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第 26 题    问答题
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作业的完成情况有一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老师主动去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学生是内向一些,不过整体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
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课堂上说一班学生反应比我们快,让我们很受打击。”“您上课时总是板着脸,很多同学都很怕您。”“小军有时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
根据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她主动参加了一些二班的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她还和二班的学生演唱了英文歌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27 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兔子是短跑冠军,但是不会游泳。松鼠是爬树冠军,但是也不会游泳。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成效也不大。鸭子教练还不明原因的嚷嚷:成功来自90%的汗水,加油!加油!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