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16上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题目总数:35
总分数:12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思想品德课要“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说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
A.
地域性
B.
人文性
C.
实践性
D.
综合性
第 2 题    单选题
某老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本地区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学习方法是()。
A.
角色扮演学习
B.
模拟参与学习
C.
接受式学习
D.
体验式学习
第 3 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思想品德课程能力目标的是()。
①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②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③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④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第 4 题    单选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房和家用汽车需求旺盛,拉动了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B.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决定环节
C.
消费带动生产并为生产提供动力
D.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第 5 题    单选题
图1中商品经营者的行为属于()。


A.
偷税
B.
骗税
C.
欠税
D.
抗税
第 6 题    单选题
某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刨业的意见》提出,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电子商务往来平台开办的“网店”,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该市创业补贴政策属于()。
A.
货币政策
B.
价格政策
C.
行政政策
D.
财政政策
第 7 题    单选题
图2为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图中P为价格,Q为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曲线向左平移意味着()。


①价格不变,有效需求减少②其替代品价格可能下趺了
③其替代品价格可能上涨了④有效需求减少,价格上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 8 题    单选题
小赵的父母贷款买了新房,用现金买了轿车,节假日外出旅游,请“小时工”做家务。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小赵家消费类型的是()。
①购车属于钱货两清消费②外出旅游属于生产资料消费
③购房属于贷款消费④请“小时工”做家务属于租赁消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第 9 题    单选题
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这反映了()。
A.
我国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
我国提高政府对收入和支出的支配权限
C.
政府制定法律,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D.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得到发挥
第 10 题    单选题
某市为解决“城中村”的公共资源短缺问题,首创了由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第三方民问机构——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由该机构通过微博、网站、电话热线收集建议,经过论证,多条建议被市政府采纳,材料表明()。
①村民通过自己选举代表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自身的正当利益受到重视
③政府和公众民主协商推动决策的形成与实施
④村民通过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进行民主管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 11 题    单选题
某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台、新农保、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付诸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这体现政府履行()。
A.
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
B.
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
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D.
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第 12 题    单选题
某政府网设立了“学生合理化建议”栏目,让学生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这有助于学生()。
①留实行使公民基本民主权利
②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③依照法律直接参与城市管理
④提高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 13 题    单选题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反腐大潮将使GDP下降1%;但从长期来看,反腐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额红利。这蕴舍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过程
B.
内因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原因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D.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第 14 题    单选题
下列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C.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第 15 题    单选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B.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C.
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D.
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第 16 题    单选题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可他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
A.
否认了豺质和运动的关系
B.
瓤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
颠倒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
歪曲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第 17 题    单选题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无限性
B.
客观性
C.
有用性
D.
反复性
第 18 题    单选题
圆说:“我虽然完美却从来不知满足,因为我知道,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第 19 题    单选题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表明中华文化其有()。
A.
民族性
B.
包容性
C.
继承性
D.
独特性
第 20 题    单选题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这说明()。
A.
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B.
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没有相同的风俗习惯
C.
不同的风俗习惯表现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优劣
D.
要认同本地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反对其他的风俗习惯
第 21 题    单选题
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这表明()。
A.
旧媒体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B.
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独享功能
C.
大众传媒已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
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 22 题    单选题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地留有儒家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印记。这表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
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③愉悦精神
④规范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 23 题    单选题
15岁女孩粱燕7年守护瘫痪养父,“向日葵”女臻何平用赢弱肩膀扛起生活重担,“发条女孩”苏玉双带着妈妈上大学……这些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的行为()。
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履行了对父母赡养扶助的义务
③符合现代社会的诚实美德④承担了对父母的抚养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第 24 题    单选题
“沙是散的,堆积起来就是无垠的沙漠;水是散的,积聚起来就是辽阔的海洋;风是散的,汇集起来就是威力无穷的风暴,.”这蕴含的道理是()。
A.
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B.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保障
C.
个人融入集体更有力量
D.
集体力量是个人力量的总和
第 25 题    单选题
“虽然物质上我很贫穷,但精神上我很富有。我会将这份爱心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一直到我老去的那天。”被称为“活雷锋”的殷仁俊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5年来他为30多万上海老人免费理发。殷仁俊的言行表明()。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②价值判断和选择不会变化
③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 26 题    单选题
在香港售卖柜台,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警示牌:“不向未成年人售烟”。这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第 27 题    单选题
某网友将小明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登在公共论坛上,这侵犯了小明的哪项权利?()
A.
人身安全
B.
人格尊严
C.
自由权
D.
隐私权
第 28 题    单选题
近年来的医疗纠纷中,极个别患者及其家属在医院设灵堂、损坏公共财物、殴打医务人
员。这种行为()。
A.
是用恰当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
是具有法制观念、权利责任意识的表现
C.
违反了我国法律法规.应承担法律责任
D.
虽然不违法,但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第 29 题    单选题
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的最显著特征是()。
A.
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
B.
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
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D.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 30 题    单选题
广场舞是很多民众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但常因为音乐声音过大而引起一些市民的不
满。对此.有跳舞者认为:“跳不跳舞,如何跳舞,是我自己的事,他人无权过问。”该跳舞者没有认识到()。
①公民必须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对独立,互不相干
③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④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 31 题    问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他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问题:运用伦理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国情,简析我国当今倡导勤俭节约的理由。(12分)
第 32 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
问题:请谈谈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的认识。(12分)
第 33 题    问答题
材料:
在《责任重于泰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为分析“角色与责任的关系”,在展示医生、记者、农民、老师、军人等不同职业图片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组问题。
★图片中展示的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
★他们在各自的职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角色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同学们都扮演着哪些社会角色呢?
★作为学生、子女、公民,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
★究竟什么是责任呢?
问题: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该教师所设计问题的优点与不
足。(20分)
第 34 题    问答题
某教师在《祝福青春》教学中,开展了“寄语青春”的活动,让每位学生给同班的好友写一条青春寄语。同学们互送寄语后,部分学生分享了自己收到的寄语。

老师指出: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认真对待本次活动,从青春寄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美好的青春充满期待,也为自己的好友送上了美好的青春祝福……

接着,教师对学生收到寄语的数量进行统计:收到三条以上青春寄语的同学举手;收到两条和一务青春寄语的同学举手;还有少教同学一条也没收到,一定很失落吧?

这时,一位同学立即站了起来说:“老师,您说的不对,我没收到别人的,但我写了一条送给我自已,也送给我们班全班同学: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充满希望;青春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付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最后老师说,该同学很有思想,也有创意,但因时间关系只能到此结束,课后我们可以继续交流,下课!

问题:运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20)

第 35 题    问答题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下面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尊自强”主题中的内容节选。

课程内容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社会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活动建议

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态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材料二,某教师围绕“生命形态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内容,按照活动建议.设计了如下调查

活动方案。

“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调查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时间

XXXXx

三、活动成员

七年级三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方式和方法

本次调查活动分小组进行,57人一组,自由组合。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观察访问的方法。

五、活动过程

六、活动总结

要求:请将上述活动方案中空缺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三处内容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