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基础 - 第一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题目总数:82
总分数:39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
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
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 2 题    单选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公布的(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教育目的。
A.
《世界教育》
B.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C.
《学会生存》
D.
《终身教育引论》
第 3 题    单选题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
A.
言行一致原则
B.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第 4 题    单选题
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A.
第斯多惠
B.
瓦·根舍因
C.
赫尔巴特
D.
韦特海默
第 5 题    单选题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杜威提出的“三中心论”是指( )。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B.
教师中心、儿童中心、教材中心
C.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D.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教材中心
第 6 题    单选题
20世纪以后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
大众化
B.
公立化
C.
公平化
D.
现代化
第 7 题    单选题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
A.
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
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C.
为繁荣文化服务
D.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 8 题    单选题
(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A.
赞科夫 
B.
苏霍姆林斯基
C.
布卢姆
D.
皮亚杰
第 9 题    单选题
“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马卡连柯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教育目的所持的观点是(  )。
A.
能力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知识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第 10 题    单选题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年。
A.
1986
B.
1904
C.
1922 
D.
1949
第 11 题    单选题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
A.
5~11
B.
5~12
C.
6~12
D.
7~13
第 12 题    单选题
教育目的是衡量教学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作用。
A.
导向
B.
评价
C.
激励
D.
指导
第 13 题    单选题
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A.
课程目标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第 14 题    单选题
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
A.
张焕纶
B.
张百熙
C.
王守仁
D.
朱熹
第 15 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从事智力劳动
C.
从事体力劳动
D.
接受教育
第 16 题    单选题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
制度化教育阶段
C.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
学校萌芽阶段
第 17 题    单选题
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
古代教育
B.
近代教育
C.
现代教育
D.
原始教育
第 18 题    单选题
“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  )的典型观点。
A.
成人教育
B.
业余教育
C.
在职教育
D.
终身教育
第 19 题    单选题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
A.
广义的教育现象
B.
狭义的教育现象
C.
正规教育
D.
学校教育
第 20 题    单选题
关于教育目的,不持有社会本位论的人的是(  )。
A.
荀子
B.
赫尔巴特
C.
孟子
D.
涂尔干
第 21 题    单选题
(  )强调应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A.
雅典教育
B.
斯巴达教育
C.
古埃及教育
D.
古印度教育
第 22 题    单选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
印度
B.
中国
C.
巴比伦
D.
埃及
第 23 题    单选题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  )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
A.
原始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现代社会
第 24 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育的范畴是永恒不变的
B.
教育产生于劳动并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C.
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D.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 25 题    单选题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的观点。
A.
成熟论
B.
外铄论
C.
内发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第 26 题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美国
第 27 题    单选题
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
A.
递减
B.
不变
C.
递增
D.
倒U型发展
第 28 题    单选题
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主张的教育专著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学记》
D.
《尚书》
第 29 题    单选题
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
普及性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C.
原始性
D.
制度化、系统化
第 30 题    单选题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大教学论》
第 31 题    单选题
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夸美纽斯
D.
亚里士多德
第 32 题    单选题
教育家(  )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A.
涂尔干
B.
夸美纽斯
C.
凯兴斯泰纳
D.
柏拉图
第 33 题    单选题
“教育万能论”的主张者是(  )。
A.
杜威
B.
孟禄
C.
爱尔维修
D.
高尔顿
第 34 题    单选题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做此解释的是(  )。
A.
许慎
B.
孔子
C.
朱熹
D.
韩愈
第 35 题    单选题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  )。
A.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
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 36 题    单选题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
父母教子女
B.
幼猴学跳跃
C.
到电影院看电影
D.
课外活动做航模
第 37 题    单选题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
第 38 题    单选题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  )。
A.
实践
B.
主观能动性
C.
教育
D.
训练
第 39 题    单选题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
差异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第 40 题    单选题
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
循序渐进
B.
有针对性
C.
因材施教
D.
抓关键期
第 41 题    单选题
最能体现教育的生活化、情感化、多样化特点的是(  )。
A.
学校教育
B.
社会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社区教育
第 42 题    单选题
《物种起源》是哪位科学家的名著(  )。
A.
孟德尔
B.
拉马克
C.
魏斯曼
D.
达尔文
第 43 题    单选题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
A.
《论天》
B.
《物理学》
C.
《论产生和消灭》
D.
以上都是
第 44 题    单选题
在人体各系统的发育中,最早发育成熟的是(  )。
A.
生殖系统
B.
心血管系统
C.
神经系统
D.
骨骼肌肉系统
第 45 题    单选题
“关键期”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差异性
第 46 题    单选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出对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
社会文化
B.
家庭因素
C.
自然环境
D.
早期经验
第 47 题    单选题
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
B.
复式教学
C.
分组教学
D.
班级教学
第 48 题    单选题
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体现了(  )。
A.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B.
教学永远具有引导性
C.
教学永远具有科学性
D.
教学永远具有思想性
第 49 题    单选题
1951年,(  )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
赞科夫
B.
布鲁纳
C.
瓦·根舍因
D.
怀特海
第 50 题    单选题
儿童中心论违背了(  )。
A.
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B.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C.
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第 51 题    单选题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 )。
A.
《雄辩术原理》
B.
《康德论教育》
C.
《大教学论》
D.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第 52 题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
A.
学科课程论
B.
结构主义课程论
C.
实用主义课程论
D.
综合课程论
第 53 题    单选题
我国现行的学制是( )。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综合学制
D.
分支型学制
第 54 题    单选题
(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康德论教育》
第 55 题    单选题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第 56 题    单选题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第 57 题    单选题
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A.
《大教学论》
B.
《学记》
C.
《普通教育学》
D.
《教育论》
第 58 题    单选题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
学校的物质文化
B.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
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第 59 题    单选题
( )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A.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第 60 题    单选题
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第 61 题    单选题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第 62 题    单选题
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  )。
A.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受教育者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B.
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C.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D.
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 63 题    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贯穿了儒家思想。下列选项不属于“四书”的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
第 64 题    单选题
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 )
A.
政治功能
B.
人口功能
C.
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
第 65 题    单选题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
教育目的
B.
教育媒介
C.
教育理论
D.
教书方法
第 66 题    单选题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A.
杜威
B.
泰勒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第 67 题    单选题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
培育“四有”新人
C.
促进社会的发展
D.
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第 68 题    单选题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
A.
培养社会精英
B.
提高人口素质
C.
促进社会发展
D.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第 69 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第 70 题    问答题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 71 题    问答题
简述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 72 题    问答题
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第 73 题    问答题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第 74 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第 75 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 76 题    问答题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 77 题    问答题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 78 题    问答题
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
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到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行知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急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行知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请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 79 题    问答题
在唐代,中央政权所办的多类学校中,在校学生的总名额为2681人,其中,学习与生产有关的天文、兽医等专业的只有240人,其余2000余人毕业后都是直接充实政权机构,充当国家和地方各级官吏。
据统计,美国现有600所大学设管理学院或系科,拥有大学生70万,研究生10万。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设立专门培养经济管理干部的学院和系科以外,还把中央和地方所属党校都纳入统一的干部教育体系之中。
请运用“教育对政治的作用”这一原理对本材料进行分析。
第 80 题    问答题
王小奇是某学校的学生,上小学五年级时就迷上了网络游戏。今年5月2日,王小奇第五次离家出走,父母亲朋四处寻找,直到5月10日,才在一家网吧里找到已经精神恍惚的他。5月19日,王小奇再次离家出走,3天后又是在一家网吧找到他。从此以后,王小奇被无奈的父母关在了家里,他的父母也在家里陪他自学。据王小奇的班主任介绍,王小奇以前成绩还不错,但由于沉溺于游戏,成绩直线下降。她时常给学生讲很多道理和材料,但班上旷课到网吧去玩的学生还是很多,离家出走的也不止王小奇一个。
她说:“我们能管住学生,但管不住网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18岁以下的网民占我国上网人数的15.1%。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23%,是所有职业中比例最高的群体。去年12月27日晚,广西河池市十多位人大代表对全市61家网吧暗访后统计,进入网吧的未成年人占网吧总人数的57.3%。
阅读上述材料,请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第 81 题    问答题
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点到3点像狼似的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
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请就此材料分析人类心理发展需具备的条件。
第 82 题    问答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