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学 - 第七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

题目总数:50
总分数:28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
中等教育制度
B.
社会教育制度
C.
学校教育制度
D.
高等教育制度
第 2 题    单选题
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  )
A.
1951年
B.
1958年
C.
1966年
D.
1985年
第 3 题    单选题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选拔班干部
C.
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D.
组织教育活动
第 4 题    单选题
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
A.
加里宁
B.
克鲁普斯卡娅
C.
凯洛夫
D.
马卡连柯
第 5 题    单选题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
课堂教学
B.
小组教学
C.
现场教学
D.
复式教学
第 6 题    单选题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演示法
C.
参观法
D.
实习作业法
第 7 题    单选题
《论语》上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第 8 题    单选题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作业
D.
课外辅导
第 9 题    单选题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
教学为主
B.
德育为主
C.
教师为主
D.
学生为主
第 10 题    单选题
我国当今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课堂教学
B.
个别教学
C.
小组教学
D.
现场教学
第 11 题    单选题
教学是(  )
A.
教师教的活动
B.
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加学的活动
D.
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第 12 题    单选题
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课程计划
B.
教学方法
C.
教材
D.
学科课程标准
第 13 题    单选题
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
连续性
B.
创造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
第 14 题    单选题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
A.
现代教育理论
B.
传统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理论
D.
实质教育理论
第 15 题    单选题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
A.
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
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
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
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第 16 题    单选题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观点属于教育史上的哪种理论流派?(  )
A.
实质教育派
B.
形式教育派
C.
传统教育派
D.
现代教育派
第 17 题    单选题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关系是(  )。
A.
前者就是后者
B.
前者指导后者
C.
前者反映后者
D.
前者决定后者
第 18 题    单选题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体现了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
A.
启发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第 19 题    单选题
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
A.
学生的认识规律
B.
遗忘的规律
C.
学科的逻辑系统
D.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第 20 题    单选题
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
读书指导法
B.
发现法
C.
情境教学法
D.
导学式教学法
第 21 题    单选题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
中等教育制度
B.
社会教育制度
C.
学校教育制度
D.
高等教育制度
第 22 题    单选题
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  )
A.
1951年
B.
1958年
C.
1966年
D.
1985年
第 23 题    单选题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选拔班干部
C.
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D.
组织教育活动
第 24 题    单选题
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
A.
加里宁
B.
克鲁普斯卡娅
C.
凯洛夫
D.
马卡连柯
第 25 题    单选题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
课堂教学
B.
小组教学
C.
现场教学
D.
复式教学
第 26 题    单选题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演示法
C.
参观法
D.
实习作业法
第 27 题    单选题
《论语》上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第 28 题    单选题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作业
D.
课外辅导
第 29 题    单选题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
教学为主
B.
德育为主
C.
教师为主
D.
学生为主
第 30 题    单选题
我国当今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课堂教学
B.
个别教学
C.
小组教学
D.
现场教学
第 31 题    单选题
教学是(  )
A.
教师教的活动
B.
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加学的活动
D.
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第 32 题    单选题
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课程计划
B.
教学方法
C.
教材
D.
学科课程标准
第 33 题    单选题
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
连续性
B.
创造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
第 34 题    单选题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
A.
现代教育理论
B.
传统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理论
D.
实质教育理论
第 35 题    单选题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
A.
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
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
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
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第 36 题    单选题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观点属于教育史上的哪种理论流派?(  )
A.
实质教育派
B.
形式教育派
C.
传统教育派
D.
现代教育派
第 37 题    单选题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关系是(  )。
A.
前者就是后者
B.
前者指导后者
C.
前者反映后者
D.
前者决定后者
第 38 题    单选题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体现了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
A.
启发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第 39 题    单选题
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
A.
学生的认识规律
B.
遗忘的规律
C.
学科的逻辑系统
D.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第 40 题    单选题
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
读书指导法
B.
发现法
C.
情境教学法
D.
导学式教学法
第 41 题    问答题
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直观,二是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第 42 题    问答题
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
教书8年的经历,使我越来越坚定一个目标:做个“懒老师”。过去,我也曾努力将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但学生在读课文时居然没有自己的见解;当我逐字逐句地批改完作文之后,发现学生仍然没有学会写作文,我顿感泄气。经过思考,我决定还是变“懒”一些吧。我每改一次作文,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后,就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改好的文章没地方发表,就让学生自己编报发表。老规矩,第一期我出给学生看。“不好看?那好,下次就由你们自己出吧,各小组轮流负责,每两周出一期。”对于课文,我也不讲来讲去,讲得自己都倒胃口。“我不勉强你们,你们自己看吧,哪篇好咱们就讲哪篇。不喜欢的课文只讲一节课,作为补偿,下一堂课我增加一篇课外美文。”真没想到,一个星期一篇,一不小心,一个学期竟多讲了20多篇文章。“怎么?还嫌我课讲得太唠叨了,讲得太多了?那好,你,就这位大声嚷嚷的同学,你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吧……”
问题:这位教师真的懒吗?请结合教学过程的某一规律分析上述案例。

第 43 题    问答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第 44 题    问答题
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注重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该趋势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哪两条规律?试结合教学实际对其中一条规律加以阐述。
第 45 题    问答题
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第 46 题    问答题
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第 47 题    问答题
举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第 48 题    问答题
论述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点。
第 49 题    问答题
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第 50 题    问答题
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