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学德育 -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

题目总数:21
总分数:21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
遗传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第 2 题    单选题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第 3 题    单选题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第 4 题    单选题
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第 5 题    单选题
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第 6 题    单选题
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
道德情感异常
B.
道德行为不良
C.
道德意志薄弱
D.
道德认识缺乏
第 7 题    单选题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
直觉的
B.
想像的
C.
行为的
D.
伦理的
第 8 题    单选题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第 9 题    单选题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
缺乏良好情感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第 10 题    单选题
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情感
第 11 题    单选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
上课
B.
社会活动和交往
C.
读书和作业
D.
谈话和讨论
第 12 题    单选题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
A.
个体  心理特征
B.
群体  心理特征
C.
个体  行为特征
D.
群体  行为特征
第 13 题    单选题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第 14 题    问答题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第 15 题    问答题
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
第 16 题    问答题
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 17 题    问答题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认同与内化两个阶段。
第 18 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第 19 题    问答题
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第 20 题    问答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第 21 题    问答题
材料:
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了一种叫作“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学生全天不能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时间(周六或周日)出校门活动或回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校外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干扰,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提高升学率,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问题:
(1)请用“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的规律来分析上述做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
(2)如何发挥德育过程中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