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 - 第二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题目总数:32
总分数:42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小林家庭贫困,最近他的母亲意外死亡,为处理母亲的后事,小林向亲友和社会工作者求助,此时小林处于危机发展的(  )阶段。
A.
危机
B.
解组
C.
恢复
D.
重组
第 2 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人本治疗模式理论假设的是(  )。
A.
对人性的看法,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
B.
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
C.
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
D.
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第 3 题    单选题
小玉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一天他的服务对象对他抱怨道:“我都已经上高二了,可我爸妈老是把我当小孩子,晚上写作业他们总有一个人守着,生怕他们一不在我就偷懒。 ”小玉的回应最符合 “同感”技巧的是(  )。
A.
你爸妈实在没必要这样做
B.
你觉得你爸妈对你缺乏信任
C.
这是因为你爸妈对你不放心
D.
你父母这是为你好,你得好好珍惜
第 4 题    单选题
小涛的父母常常因为一些家庭琐事而吵架,而每次吵架之后夫妻两个都会进入冷战状态,互不交流。有些事情就通过小涛来传达。这种家庭结构模式被称为(  )。
A.
纠缠与疏离
B.
联合对抗
C.
倒三角
D.
三角缠
第 5 题    单选题
小王的儿子非常受宠,在家非常霸道,夫妻两人平时以儿子为中心,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小王的儿子变成了家里的 “小皇帝”。家庭的权力掌握在儿子手中。社会工作者协助小王认识到这种家庭结构是病态的,建议他采取一些办法把权力重新集中到夫妻二人手里。这种做法是运用了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中(  )的治疗技巧。
A.
互动方式
B.
集中焦点
C.
感觉震撼
D.
打破平衡
第 6 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幸的事件并不能导致人出现问题
B.
回顾家庭历史可以帮助家庭提高警觉性
C.
家庭治疗模式的焦点在于治疗技巧的运用
D.
新旧经验的整合才是改善个人和家庭功能的关键
第 7 题    单选题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是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开展()的重要依据。
A.
社会诊断和社会治疗
B.
专业服务、设计专业服务程序和专业服务方法
C.
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增强
D.
挖掘服务对象自身潜能和周围环境资源
第 8 题    单选题
(),美国开始从事预防自杀的研究,成立了预防自杀的危机介入中心。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第 9 题    单选题
服务对象面对社会工作者,打开了埋藏于自己心中多年的心结,讲述自己的不幸经历。这种治疗技巧属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治疗技巧。
A.
支持
B.
直接影响
C.
探索——描述——宣泄
D.
心理动力反思
第 10 题    单选题
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形式很多。逃学、早恋、婚前性行为、适应不良、心理失调、精神病态、人际关系紧张、吸烟、吸毒、酗酒、沉迷网吧、少女怀孕、亚健康、暴力行为乃至犯罪都是青少年行为问题的重要表现。家庭不完整、不和谐或陷入经济困境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乃至不良行为。针对越轨问题,如果是因为青少年没有认识到行为是否越轨,那就可以采用()。
A.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
危机介入治疗模式
C.
人本治疗模式
D.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第 11 题    单选题
一位20岁的女大学生刘某与同年级一位男生恋爱三年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恋人后,这位男生不但拒绝承认是自己所为,而且还指责是女生行为不检点。这使得她又气又怕,每天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不敢告诉父母,更害怕老师同学知道此事,最后她决定求助于学校社工。如果你是该社工,你应采用的个案工作模式是()。
A.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C.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D.
任务中心模式
第 12 题    单选题
()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扬光大,把心理社会作为这种治疗模式的概括。
A.
汉密尔顿
B.
汉金斯
C.
霍利斯
D.
班杜拉
第 13 题    单选题
李华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很高,工作要做到最好,收入在身边的人中也要是最高的,使用的物品也要是最好的,对于男朋友的要求也特别高。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李华的这种行为属于非理性信念中的()。
A.
抽象化
B.
概括化
C.
绝对化
D.
普遍化
第 14 题    单选题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下,面谈的次数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为()。
A.
5~10次
B.
5~20次
C.
10~20次
D.
20~30次
第 15 题    单选题
在个案工作模式中,强调人和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的内部心理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产生了人的特定思想和行为,这个模式是()。
A.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C.
任务中心模式
D.
综融模式
第 16 题    单选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强厌学并多次逃学,社会工作者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促进小强的成长和发展。下列做法中,属于间接治疗技巧的是(  )。
A.
帮助小强宣泄不良情绪
B.
请老师平时多关注小强的学习
C.
和小强一起制订行为改善计划
D.
定期与小强及其母亲会谈
第 17 题    单选题
服务对象李玟由于好友的背叛而在精神上产生了危机,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社会工作者张阿姨运用危机介入模式的调适和治疗,她的心态逐渐稳定了下来,李玟的心态逐渐稳定下来的这个阶段属于危机发展的(  )阶段。
A.
危机
B.
解组
C.
重组
D.
恢复
第 18 题    单选题
小陈的父母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小陈总是帮母亲数落父亲。依据米纽秦对病态家庭结构的分类,小陈的家庭结构属于(  )。
A.
三角缠
B.
倒三角
C.
纠缠与疏离
D.
联合对抗
第 19 题    单选题
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
收缩期—发展期—形成期—解组期—扩展完成期
B.
形成期—收缩期—扩展完成期—发展期—解组期
C.
形成期—扩展完成期—发展期—收缩期—解组期
D.
形成期—发展期—扩展完成期—收缩期—解组期
第 20 题    单选题
大学生小红向社会工作者倾诉,她什么都不如别人,经常会感觉自卑。如果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的重点应该是(  )。
A.
了解小红的早年生活经历对现在情绪的影响
B.
向小红所在的班级了解小红的生活学习状况
C.
改变小红的观念进而改变其行为
D.
倾听小红自己的想法,表达同理心
第 21 题    单选题
小军和小丽恋爱三年,在家人和朋友的祝福下举行了婚礼,结婚两年后,他们的女儿然然出生。按照家庭生命周期的观点,此时小军的家庭处于(  )。
A.
形成期
B.
发展期
C.
扩展完成期
D.
收缩期
第 22 题    单选题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服从位置的辅导技巧。
A.
反思性直接治疗
B.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
C.
反思性间接治疗
D.
非反思性间接治疗
第 23 题    多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特点的有(  )。
A.
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生活方式,巩固辅导的效果
B.
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C.
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D.
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
E.
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第 24 题    多选题
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阶段,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的治疗工作有(  )。
A.
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
B.
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
C.
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D.
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E.
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
第 25 题    多选题
任务中心模式强调把(  )等因素融合到任务中。
A.
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B.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
C.
社会工作者的意愿
D.
服务对象的意愿
E.
服务对象的问题
第 26 题    多选题
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
A.
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
B.
注重服务对象的品格和态度
C.
强调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D.
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E.
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第 27 题    多选题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
A.
引导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
B.
使人与家庭及环境互动
C.
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
D.
改变家庭错误观念
E.
改善家庭结构
第 28 题    多选题
个案社会工作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中的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 )。
A.
去灾难化
B.
放弃自我监控
C.
反映感受
D.
理性功课
E.
自我表露
第 29 题    多选题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包括()
A.
明确辅导要求
B.
巩固辅导效果
C.
明确界定服务对象
D.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E.
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第 30 题    多选题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之一,其理论假设包括(  )。
A.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B.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C.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D.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E.
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第 31 题    多选题
关于危机介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
B.
危机介入模式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
C.
危机的发展一般分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几个阶段
D.
危机可以分为普通生活经历危机、特殊生活经历危机 
E.
危机介入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第 32 题    多选题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包括(  )。
A.
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
B.
关注经验的整合
C.
注重感受的改变
D.
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
E.
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