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生指导 - 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

题目总数:20
总分数:24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
A.
“好孩子”定向阶段、权威定向阶段
B.
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原则定向阶段
C.
原则定向阶段、良心定向阶段
D.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第 2 题    单选题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
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
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
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
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第 3 题    单选题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性阶段
D.
公正阶段
第 4 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  )。
A.
考试作弊
B.
调皮捣蛋
C.
恶作剧
D.
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第 5 题    单选题
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这属于(  )。
A.
实际锻炼法
B.
说服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
榜样示范法
第 6 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
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B.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C.
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
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第 7 题    单选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意志能力不足,高级的伦理道德尚未形成,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A.
以道德认知为开端,根据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德育
B.
以道德行为的培养为主,尤其是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为开端
C.
注意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D.
利用道德修养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 8 题    单选题
老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教师应侧重于()。
A.
提高学生认识
B.
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C.
锻炼学生意志
D.
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第 9 题    单选题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一味批评学生,认为其无药可救,这违背了()的原则。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
第 10 题    单选题
小学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A.
榜样教育法
B.
说服教育法
C.
品德评价法
D.
陶冶教育法
第 11 题    问答题
简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第 12 题    问答题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 13 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 14 题    问答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 15 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 16 题    问答题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第 17 题    问答题
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声”的响声。虽然有老师警告说查出来要处分,可总是禁而不绝。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接着说:“学生乐队缺一名鼓手,我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也不再敲桌沿了。
阅读上述材料,详细分析材料中突出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第 18 题    问答题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楚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到达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含义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第 19 题    问答题
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放学后经常主动留下来帮助值日生一起搞卫生。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它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堂主题班会。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瞠目结舌,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消磨时间。”
(1)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联系材料分析德育培养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 20 题    问答题
记者对某市四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打扫校园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有高于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调查发现,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调查还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大饭店去大办酒席。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