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题目总数:35
总分数:35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
学校的物质文化
B.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
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第 2 题    单选题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第 3 题    单选题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第 4 题    单选题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
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
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第 5 题    单选题
(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发展
D.
文化发展
第 6 题    单选题
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
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
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
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
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第 7 题    单选题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
学校精神文化
B.
学校物质文化
C.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
学生亚文化
第 8 题    单选题
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
教育制度
B.
教育规模
C.
教育方法
D.
学校课程内容
第 9 题    单选题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  )上。
A.
教学思想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方法
D.
教学手段
第 10 题    单选题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A.
特征
B.
表象
C.
核心
D.
内容
第 11 题    单选题
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
数量
B.
增长率
C.
质量
D.
分布
第 12 题    单选题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
生产力
B.
人才
C.
劳动力
D.
科学知识
第 13 题    单选题
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
社会文化传统
D.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第 14 题    单选题
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
A.
人口分布
B.
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
D.
生产力水平
第 15 题    单选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所决定的。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教育规律
第 16 题    单选题
舒尔茨提出:“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享用功能
第 17 题    单选题
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质,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是要有一定的教育与训练。”此说法说明教育具有()。
A.
经济功能
B.
文化功能
C.
生态功能
D.
政治功能
第 18 题    单选题
德国通过洪堡教育改革,为德意志的统一和腾飞奠定了基础;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帮助美国最终跻身世界第一的强国;苏联通过教育改革,经济在20世纪50~70年代与美国分庭抗礼……这些事实都说明,教育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实力
D.
科技实力
第 19 题    单选题
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社会意识形态
D.
民族文化传统
第 20 题    单选题
社会成员中哪些人能够享受学校教育,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机会怎样分,是由一定社会的()直接决定的。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文化水平
D.
教育制度
第 21 题    单选题
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社会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受教育者状况
D.
生产力
第 22 题    单选题
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这说明教育具有()。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科技功能
D.
文化功能
第 23 题    单选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教育
B.
高新技术的应用
C.
科学理论的产生
D.
完善的社会制度
第 24 题    单选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A.
选择
B.
传播
C.
传承
D.
创新
第 25 题    单选题
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能够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
A.
传递和保存
B.
传播和交流
C.
选择和提升
D.
更新和创造
第 26 题    单选题
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
传递功能
B.
创造功能
C.
更新功能
D.
传播功能
第 27 题    单选题
()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A.
规范文化
B.
物质文化
C.
观念文化
D.
道德文化
第 28 题    单选题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与家庭。通过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建立独特的族群和阶层文化,社会也因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
经济功能
B.
文化功能
C.
人口功能
D.
政治功能
第 29 题    单选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划生育,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其中小学生数量减少约30%,因此小学大量并校。这说明()。
A.
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B.
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
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
人口素质的高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第 30 题    单选题
古代社会,学校设置的课程门类大多为哲学、政治、道德等人文学科,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技术课程大幅度增加。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
A.
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B.
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
C.
课程设置
D.
教育教学方法
第 31 题    问答题
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第 32 题    问答题
在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第 33 题    问答题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第 34 题    问答题
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
第 35 题    问答题
新疆是畜牧大区,但却生产不出像样的皮革制品,仅有的几家皮革加工厂纷纷关门停业,记者看到,花大价钱从意大利引进的一流制革机早已爬满了灰尘。牧民只有将皮革低价卖给“二道贩子”,再由他们贩往浙江等沿海地区加工,而加工好的皮革制品要想卖个好价钱,要想有足够份额的市场,还必须运回到新疆来卖,因为世人都知道“新疆是出羊皮的地方”,“肯定会有上等的皮衣。”一些人对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的、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