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2020教育知识与能力(四)

题目总数:31
总分数:120
时间:不限时
第 1 题    单选题

保罗·朗格朗认为,“不管传统教育制度的成就速度有多快,规模有多大,现有的大中小学再也不能适应目前的紧张状况。……教育工作将不得不延伸到离校年龄以后很长时期,以保证传播知识和进行个人及社会越来越需要的培养。”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
全民教育思想
B.
终身教育思想
C.
特殊教育思想
D.
精英教育思想
第 2 题    单选题

英国的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与其秉承相同观点的学者是()。

A.
孟禄
B.
利托尔诺
C.
斯金纳
D.
洛克
第 3 题    单选题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杜威
D.
卢梭
第 4 题    单选题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保健卫生,尽量减少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这体现了教育在()方面的作用。

A.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
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
C.
促进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D.
利于人口迁移
第 5 题    单选题

“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集体本位论
D.
阶层本位论
第 6 题    单选题

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

A.
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B.
遗传素质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
遗传素质不具有差异性
D.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第 7 题    单选题

孔子提出的“力行近乎仁”的观点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
向导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知行统一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第 8 题    单选题

我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现象,体现的教育的特点是()。

A.
社会性
B.
阶级性
C.
历史性
D.
永恒性
第 9 题    单选题

历史上第一个明确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裴斯泰洛齐
D.
杜威
第 10 题    单选题

某班在运动会后进行了一次班会,授予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运动健将”的称号,授予在活动中为班集体辛勤服务的学生“后勤标兵”的称号。这样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
B.
品德评价法
C.
自我修养法
D.
情感陶冶法
第 11 题    单选题

我国东北地区很多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滑冰相关的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生本课程
第 12 题    单选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A.
帮助、引导
B.
尊重、赞赏
C.
合作、开发
D.
反思、总结
第 13 题    单选题

人们看电影时,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们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活动的景物。这是运用了()的心理学原理。

A.
联觉
B.
视觉后像
C.
感觉对比
D.
感觉适应
第 14 题    单选题

周璇可以“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
广度
B.
分散
C.
分配
D.
转移
第 15 题    单选题

宋秩发现自己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这是因为没有()的影响。

A.
超限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前摄抑制
D.
延缓抑制
第 16 题    单选题

小天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而是他发现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天的学习动机属于()。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自我效能感
第 17 题    单选题

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基本程序是()。

A.
说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B.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内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C.
备课、说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D.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第 18 题    单选题

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第 19 题    单选题

吴磊特别喜欢学习生物,他对生物物种的类别和演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这属于()。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效能感
第 20 题    单选题

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教师请教问题。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就给予其表扬并耐心解答他的问题,他就能学会向教师请教问题的行为方式。
这种方法属于()。

A.
强化法
B.
代币奖励法
C.
自我控制法
D.
示范法
第 21 题    单选题

李老师是某校的骨干教师,他今年担任高三某班的班主任。为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

A.
明确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B.
向学生明确传达学校的要求
C.
配合任课老师
D.
组织共同的活动
第 22 题    问答题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第 23 题    问答题

课程改革即重新编写教材。

第 24 题    问答题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 25 题    问答题

错觉产生的都是消极作用。

第 26 题    问答题

简述德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第 27 题    问答题

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第 28 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第 29 题    问答题

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第 30 题    问答题

材料:
刚上初一的郑哲是一个调皮大王,经常把小动物带到教室里提弄同学。他不是把毛毛虫放进同学的衣帽里,就是把小蜘蛛放到同学的文具盒里。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很无奈。新学期班级里来了一位教生物的王老师,在了解情况后找到了郑哲,对他说:“老师听说你对小动物很有研究啊,不如让你来做生物课的课代表吧!下个月年级有一个生物知识竞赛,我想请你带领大家准备一下,你愿意吗?”郑哲听了非常高兴,当场表示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好,并答应王老师不会再用小动物捉弄同学。一个月后,在王老师的帮助下,郑哲出色地完成了课代表的工作及组织同学参加竞赛的任务,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后,郑哲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改掉了捉弄同学的坏习惯,成为班里的优秀课代表。
问题:
案例中王老师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8分)

第 31 题    问答题

材料:
张明和李文都是我班上两个学生。虽然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但是张明做事任性、自私,且独立性差,遇事经常表现得蛮横无理。李文则显得比较“乖”,但是做事被动、怯懦,很少主动参与班级事务。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张明家庭条件宽裕,父母对其十分溺爱,让他随心所欲,会想方设法满足他提出的所有要求。李文的父母则相当严格,对李文的任何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家里给李文设定了很多规矩,要求李文完全按照要求去做事。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影响。(8分)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