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朗格朗认为,“不管传统教育制度的成就速度有多快,规模有多大,现有的大中小学再也不能适应目前的紧张状况。……教育工作将不得不延伸到离校年龄以后很长时期,以保证传播知识和进行个人及社会越来越需要的培养。”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英国的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与其秉承相同观点的学者是()。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是()。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保健卫生,尽量减少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这体现了教育在()方面的作用。
“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
孔子提出的“力行近乎仁”的观点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我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现象,体现的教育的特点是()。
历史上第一个明确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某班在运动会后进行了一次班会,授予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运动健将”的称号,授予在活动中为班集体辛勤服务的学生“后勤标兵”的称号。这样的德育方法是()。
我国东北地区很多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滑冰相关的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人们看电影时,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们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活动的景物。这是运用了()的心理学原理。
周璇可以“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宋秩发现自己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这是因为没有()的影响。
小天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而是他发现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天的学习动机属于()。
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基本程序是()。
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吴磊特别喜欢学习生物,他对生物物种的类别和演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这属于()。
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教师请教问题。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就给予其表扬并耐心解答他的问题,他就能学会向教师请教问题的行为方式。
这种方法属于()。
李老师是某校的骨干教师,他今年担任高三某班的班主任。为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课程改革即重新编写教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错觉产生的都是消极作用。
简述德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材料:
刚上初一的郑哲是一个调皮大王,经常把小动物带到教室里提弄同学。他不是把毛毛虫放进同学的衣帽里,就是把小蜘蛛放到同学的文具盒里。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很无奈。新学期班级里来了一位教生物的王老师,在了解情况后找到了郑哲,对他说:“老师听说你对小动物很有研究啊,不如让你来做生物课的课代表吧!下个月年级有一个生物知识竞赛,我想请你带领大家准备一下,你愿意吗?”郑哲听了非常高兴,当场表示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好,并答应王老师不会再用小动物捉弄同学。一个月后,在王老师的帮助下,郑哲出色地完成了课代表的工作及组织同学参加竞赛的任务,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后,郑哲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改掉了捉弄同学的坏习惯,成为班里的优秀课代表。
问题:
案例中王老师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8分)
材料:
张明和李文都是我班上两个学生。虽然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但是张明做事任性、自私,且独立性差,遇事经常表现得蛮横无理。李文则显得比较“乖”,但是做事被动、怯懦,很少主动参与班级事务。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张明家庭条件宽裕,父母对其十分溺爱,让他随心所欲,会想方设法满足他提出的所有要求。李文的父母则相当严格,对李文的任何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家里给李文设定了很多规矩,要求李文完全按照要求去做事。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影响。(8分)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10分)